点心招待人不能吃是什么礼数

如题所述

点击上方“田蜜事业”可以订阅哦!

图片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社交礼仪,所谓礼尚往来,就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礼仪观。礼仪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也能展现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闽南人很讲究礼仪,在闽南,人们把礼仪叫做“礼数”,礼数是礼尚往来的一种习俗,闽南礼数繁多,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色。
图片

闽南有句谚语叫“好歹亲情,礼数照行”,意思是亲戚即使再疏远,遇到红白喜事礼数还是得照来。在闽南人看来,礼数是不能随便的。“无茶不成礼”,这是闽南人最基本的待客之道,茶是闽南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具。在闽南,一有客人或亲戚朋友来访,主人便会泡一壶茶招待客人,而在喝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礼节要注意。例如:给客人倒茶的时候不能倒满,通常只倒七分满,然后双手奉茶。

闽南还有一个很特殊的礼数就是请吃“点心”,待客的“点心”主要是面线、煮熟的鸡蛋,还会加一些瘦肉、香菇、虾仁等,“点心”一般是用来招待远房亲戚或者稀客贵客。在人际称谓上,闽南人也很注重礼节,一般见到年长的人都会称为“某某先”,路遇陌生的老人一般也会尊称为“老阿伯”、“阿婆”。闽南人还将老师和医生尊称为“先生”或“先生娘”。去探望生病的亲戚朋友时闽南人经常会有所“带手”,“带手”在闽南方言里就是带礼物的意思。

在参加宴席的时候也要注意“坐法”,方桌一般坐八人,圆桌坐十人,左上位为上座,下右位为主位,所以要注意礼让。随意乱坐,就有可能被人看成“没大没小”。闽南人还讲究礼数中的“数”,在庆贺喜事的礼金中,一般习惯用双数,表示成双成对,寓意吉祥。订婚、孩子满月、周岁送鸡蛋一般也是八个。在数字上,一般双数用于“红事”,单数用于“白事”。日常生活中尚且有这么多礼节,逢年过节、婚娶丧葬等特殊的日子礼数就更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5
南阳老乡们,“吃桌”咧

独立评论人李万卿

原创
2020-10-24 07:29 ·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阳老乡们,“吃桌”咧!
原创 特稿哥李万卿

上图:厨子在“”劳桌’

上图:厨子备好的凉菜

上图:这就是八仙桌

 在南阳,“吃桌”是件大事儿。
吃桌又称“坐桌”,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有座位、有饭桌,很正规滴,不是端着饭碗蹲在墙根、靠在树上就能凑合的事。
自古以来,南阳不论婚丧嫁娶就有自家办酒席的传统。像结婚、办丧事、生孩子等等,都需要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桌”。
 “吃桌”,在南阳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步骤。
先找好“知客”(帮主家招待宾客的人),有的地方叫知宾或大知宾,一般多在红白喜事中出现;再找好厨子、陪客、干杂活的人,组成筹备组。
然后开始喝“商量酒”。
喝商量酒,相当于“吃桌”筹备组召开的筹备会,主要议题是请多少桌客人、菜品标准、酒水标准,让厨子把菜单备出来,与主家共同协商,看菜单上是否需要换菜或添菜。
 这一顿酒席,主家一定要做一桌好菜,弄几瓶好酒,请“吃桌”筹备组的人集体到场,一边叨菜、一边划拳、一边商量。如果主家“干抹桌子不上菜”,就会被骂为“老鳖一”。
商量的大致结果,就是明确分工。
之后,主家进入“备战”状态。主家可以自己准备“吃桌”的食材,也可以全权委托厨子操持。这些厨子们一般都有一套一条龙式的购买关系,无论是干货鲜菜、鸡鸭鱼肉、待客餐具、桌椅板凳,他们都有关系,都能帮主家搞定。
 待客的前一天,厨子开始“劳桌”,就是把“吃桌”的部分菜品按照要求的桌数备好。
“劳桌”前,主家会事先在院子里垒三个大锅台,一个炸、一个炒、一个蒸。
 然后,厨子带着徒弟就来了,他们耳朵上夹着主家递上来的好烟,系上水裙,郑重其事地净手、净面,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包,取出早已磨得锃亮的刀具、擦得一尘不染的漏勺、笊篱,开始忙碌起来。整鸡上锅蒸熟,整鱼过热油炸出形状,肘子红烧肉煮好上色切盘,酥肉、丸子过油炸,各色蔬菜切片切块……整个过程冗长繁复又有条不紊。
 第二天中午,是正式“吃桌”的时间,这时候,“知客”出场了。
不管是“喜事”还是“白事”,“知客”都是总指挥,一切都要听从“知客”安排。
这天,“知客”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关系、辈分、年龄、性别等等,为每个客人安排合适的坐席。先将所有席位排序、编号,再安排每一桌的名单,每一桌还要安排出主座、陪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