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美术的理解

如题所述

一、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画源远流长,从原始岩画到战国帛画,早期绘画已经展现出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特点。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以宗教为主题,人物画开始注重精神气质的表现,山水画、花鸟画逐渐萌芽,同时绘画理论得到发展,品评标准逐渐形成。隋唐时期,绘画艺术达到全盛,山水画、花鸟画成熟,人物画形成了特有的造型。五代两宋时期,绘画进一步成熟,人物画转向世俗生活,宗教画衰落,山水画、花鸟画成为主流。这个时期,花鸟画在写生的基础上,表达了画家的内心情感和志趣,体现了中国画的“意象”和“写意”精髓。宋代绘画对“意境”的开拓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主流,但末期出现了模仿现象,与时代和生活脱节。
二、近代中国画的变革
近代,西方和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被提出。自19世纪末起,在西方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以及民族绘画传统的继承环境中,中国画出现了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不断创新的现象。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传承与发展,康有为主张“以复古为革”,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融合古今,创造出新的风格。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创泼彩画法。从40到80年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一直是艺术界的讨论焦点。
三、中国画传承的理念与精神
1. 传统文化修养的必要性
当前国画创作领域,传统文化修养普遍缺失,出现了中国文化贫血现象。中国画的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绘画技法的传承,更关键的是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中国画不能断绝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现在许多人尚未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就急于创新。中国画的精神内核和美学标准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传统画论称中国画为“文之余也”或“文之极也”,强调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国画的根基。当代中国画创作应以传统文化修养为支撑,真正成为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部分。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是中国书画创新的基础,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创新和发展就会异化。
2.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虽然美术创作不如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揭示社会矛盾和复杂性,但艺术品作为图像,能够反映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人文关怀是现代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蕴含艺术家人文关怀的作品才能感动人心。
3. 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
艺术源于生活才有生命力。中国画也是如此,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创作的作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