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古代人怎样冶铁啊?有流程没有?

如题所述

在中国早期古代,铁器的出现标志着冶铁技术的起步。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铁器是商代时期的铁刃,这些铁刃是由含镍量较高的陨铁制成的。同时,在北京平谷和河南等地也发现了同时期的陨铁刃和铜兵铁刃。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块炼铁和生铁冶炼两种工艺几乎同时被采用。最初的炼铁方法是伍斗圆炉,它是由石堆炼铁法改进而来的。这种地炉是在土中挖洞,周围用石块砌成,将铁矿石和木炭层层叠加放入地炉中,利用自然风力燃烧,通过一氧化碳的还原作用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转化为铁,冷却后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法被称为块炼铁,其炉温大约在1000摄氏度左右,远低于纯铁的熔点(1534摄氏度)。块炼铁得到的铁质地疏松,含有许多杂质,并不坚硬,实用性有限。
然而,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如果将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并反复锻打,可以将夹杂的氧化物排除,从而提高铁的机械性能。基于这一发现,古人又掌握了块炼铁渗碳成钢的技术。由于块炼铁质地柔软而不坚硬,渗碳后的块炼钢又过于坚硬,因此人们发明了炼钢的淬火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块炼钢的机械性能。
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生铁和熟铁的应用平行发展。早期的铸铁主要是白口铁,其铸造性能较好。但是,由于生铁中的碳以化合形式存在,使得生铁脆硬,不耐撞击。因此,在战国早期,人们发明了白口铁柔化术,通过长时间加热,将白口铁中的碳化铁分解为铁和石墨,消除了大块的渗碳体,从而提高了铁的柔性。
到了西汉时期,基于块炼渗碳的技术,人们发展出了“百炼钢”技术。这一技术的特点是增加了反复加热和锻打的次数,这不仅加工成型,而且减少了夹杂物,细化和均匀化了铁的组织结构,大幅提升了钢的质量。
西汉中期,炒钢技术出现,这是将生铁加热到半液态,进行搅拌,利用铁矿物或空气中的氧气进行脱碳,以达到所需的含碳量,然后再反复热锻,制成钢制品。炒钢技术的出现,省去了繁琐的渗碳工序,使得钢的组织更加均匀。这一技术的发明,打破了生铁不能转化为熟铁的界限,将原本独立的两个工艺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统一的钢铁冶炼技术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