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

从教师或学生的观点

学习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1、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2、托儿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
4、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我国的新课程该改革的理论来源其中有两个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以后面这两个学习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2
1.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1)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统一的反映。2)在青少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辩证思维的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据优势地位。3)大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4)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们所接触的人际关系,需要他们发展辩证思维。大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为后者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可以促进前者的进一步发展。(二)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1)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其次,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3)此为,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1)元认知是对认识的认识。2)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B.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C.元认知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2.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论述)
答:(一)教师的知识水平。1.关于客观世界的众多知识背景2.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性知识3.问题本身的专门知识4.把知识进行分析、选择、归纳、总结的一般方法的知识。(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 教学组织能力。2. 教学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 教学操作能力。包括:1)语言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等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语言活动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1)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三)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四)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1.教师的威信2.教师的信念和责任感3.教师职业的教学效能感。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一)学习方式多样。大学生既要重视课程表上有的学习活动,也要积极参与课程表上没有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二)学习过程的阶段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四)学习组织的主体性。首先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另外,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习。
4.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如何 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答:为迁移而教是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口号。而且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口号,按照这个口号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当前的学习应当对他以后的学习或工作具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学校教学活动中应该想方设法的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为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基础。(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三)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是党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变化问题,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时的消极作用。(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是适当的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有利于迁移的实现。
5.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答:(一)学习动机的多样性。一是学习动机多种多样;二是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到多种动机支配。B. 学习动机的发展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随着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流是积极地、健康的。C. 学习动机的间接性(主要学习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增强。D.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一是注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二是追求真才实学。E. 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6.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重点)
答: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她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授一门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愿望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或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是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让学生在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的调节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效果不断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四)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得以提升的,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变换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五)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在学校中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竞赛活动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的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六)训练学生形成积极地归因方式。归因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校正。这在教育中改善差生的处境是具有指导意义。
7.高校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答: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理解和有关的教学研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注意合理运用以下策略。(一)动机激发策略。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同时,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以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新信息。(二)注意选择策略。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渠道获取信息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在教科书中采取符号标志技术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3.按直觉规律提供刺激。教师呈现给学生的刺激要清晰、明确。(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让学生复述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穿插对有关知识的复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巩固。(四)意义构建策略。意义构建策略泛指帮助学生对新知识适当理解的各种措施。这类措施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精加工是指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教师便可以运用比较性组织者帮助学生区分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从而既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发现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新知识的组织和系统化(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进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的多种联系,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3.加强抽象知识和感性知识的联系4.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的问题。
8.谈谈在高校教学中应如何切实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答: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是近些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者总结出一些有助于策略性知识掌握的教学策略: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不消化的现象。而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习中。2.教会自我监控。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3.在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现有研究都强调在策略性知识的掌握上,应教会学生知道所学策略的适用场合情景。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适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这样才能使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更有效。4.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动机。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就,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如果把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作为课程来对待,很容易使学生脱离具体的应用情景,同对其他类型知识的掌握造成混淆。6.长期教学。现有策略教学研究来看,策略性知识的传授一般无法短时间内出现明确效果,教师只有坚持长期的系统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9.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
答:(一)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二)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三)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四)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五)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六)愿意花时间分析问题(七)能很好监视自己的操作。
10.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答:(一)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策略性思维的习惯(二)发展元认知(三)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五)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七)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八)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11.结合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主要受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措施。(一)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这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凭借操作从而使自己具有高水平的创造力。3.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科学实验具有客观性、典型性、可控性的特点。培养科学实验能力,锻炼坚定地求真精神,可以培养耐心、细心、精心的意志,以及自我管理的技巧。(二)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还可以尝试从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三)塑造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人格,实质是让学生学会做好,使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5.确立创造的信念。(四)创设创造性环境。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彩的竞争活动。
12.大学生如何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
答: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有以下四种:1.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的道德知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感性知识,二是理性知识。读书、听课、模仿榜样、参观调查、社会实践以及各种艺术体验活动都是学习的形式,通过学习,他们可使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知识。2.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立志使学生将道德由社会外在规范变为自己的内在欲望,将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并激发道德需要,唤醒道德欲望,确定道德理想。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通过躬行,才能落实品德修养。“慎独”较难,因此,坚持后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及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自我检察。通过自省,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实际情况,以便为自己的修养形成依据,从而有的放矢的去恶从善,改过自新,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13.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对策如下:(一)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保持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在德、智、体等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3设置心理教学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自我修养、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可有效的防治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是大学新生的当务之急,学习负担要适量,生活节奏要合理,使自己的生活有节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的适应,合理用脑。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情绪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培养个人的幽默感;一是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