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没有像素值

如题所述

首先在ArcGIS中对栅格影像进行一个灰度值的统计,统计结果中会报告栅格影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最低像素值是多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8
像素深度是指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RGB三个通道,一个通道存储8位,则三个通道共存储24位。像素位深度决定了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颜色数,或者确定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灰度级数。每个像素使用的信息位数越多,可用的颜色就越多,颜色表现就更准确。位深度为 1 的图像的像素有两个可能的值:黑色和白色。位深度为 8 的灰度模式图像有 256 个可能的灰色值。在arcgis中查询像素值可以用识别,(是什么样的影像,像素值就代表了对应的值,如DEM影像的像素值代表了高程,NDVI影像的像素值代表NDVI数值)查询像素值在envi中查询像素值步骤如下:查询像素值查询像素值该图为栅格数据,5087和4150代表行列号。在arcgis中提取像素值以及经纬度步骤:由于我采用的数据太大,所以对其进行了重采样,这样可以加快运行速度。我将栅格数据的分辨率改为了2000,也就是图像上一个栅格的大小代表了实地的2000米,采用的技术为双线性内插。重采样方法应用:当不同分辩率的影像数据之间进行运算时,需要将栅格大小统一到一个指定的分辩率上,此时就需要对栅格进行重采样。重采样1、arctoolbox-转换工具-栅格到点(为了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且生成的点位于栅格的中心)栅格转点Grid_code写的就是我们每个栅格数据,单个像元的DN值,gridcode这一列数据与值提取至点数据中的rastervalue这一列数据相同。栅格转点2、arctoolbox-提取工具-值提取至点(为了提取出点所在位置对应的栅格的像素值)值提取至点结果属性表注意:提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1)后台运行不稳定,改为前台运行,在地理处理菜单-地理处理选项-取消后台运行,也就是改为了前台运行。(2)换为多值提取至点,再次操作多值提取至点多值和值提取至点的介绍可以查询以下网站https://wenku.baidu.com/view/7fe9ad3858fafab068dc0248.html根据我目前的理解:多值提取至点,可以输入多个栅格数据或一个多波段的栅格数据,与对应的点数据相匹配,(自己可以命名提取的字段的名称,便于区分),则生成图的属性表中含有以上各栅格数据的像素值。比如,利用同一个地区的NDVI数据、DEM数据,则可以生成既含有NDVI字段、又含有高程字段的属性表。多值提取至点不会生成新的shapefile文件(值提取至点会生成),而是将想要提取的像素值赋给了点数据,在输入数据(点数据)的属性表中可以查询。3、在属性表中新建两个字段,一个放经度,一个放纬度,字段类型选择double(双精度)。添加经纬度字段计算经纬度:右键–计算几何,X Coor(x坐标)是经度,Y Coor(y坐标)是纬度。计算经度如下:计算经度计算纬度如下:计算纬度4、将属性表导出,在excel中进行处理属性表结果导出属性表提取x,y坐标的方法和以上一致,不过是将下面的单位(十进制度)改为米或千米,即可。
第2个回答  2022-11-08
像素深度是指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RGB三个通道,一个通道存储8位,则三个通道共存储24位。像素位深度决定了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颜色数,或者确定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灰度级数。每个像素使用的信息位数越多,可用的颜色就越多,颜色表现就更准确。位深度为 1 的图像的像素有两个可能的值:黑色和白色。位深度为 8 的灰度模式图像有 256 个可能的灰色值。在arcgis中查询像素值可以用识别,(是什么样的影像,像素值就代表了对应的值,如DEM影像的像素值代表了高程,NDVI影像的像素值代表NDVI数值)查询像素值在envi中查询像素值步骤如下:查询像素值查询像素值该图为栅格数据,5087和4150代表行列号。在arcgis中提取像素值以及经纬度步骤:由于我采用的数据太大,所以对其进行了重采样,这样可以加快运行速度。我将栅格数据的分辨率改为了2000,也就是图像上一个栅格的大小代表了实地的2000米,采用的技术为双线性内插。重采样方法应用:当不同分辩率的影像数据之间进行运算时,需要将栅格大小统一到一个指定的分辩率上,此时就需要对栅格进行重采样。重采样1、arctoolbox-转换工具-栅格到点(为了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且生成的点位于栅格的中心)栅格转点Grid_code写的就是我们每个栅格数据,单个像元的DN值,gridcode这一列数据与值提取至点数据中的rastervalue这一列数据相同。栅格转点2、arctoolbox-提取工具-值提取至点(为了提取出点所在位置对应的栅格的像素值)值提取至点结果属性表注意:提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1)后台运行不稳定,改为前台运行,在地理处理菜单-地理处理选项-取消后台运行,也就是改为了前台运行。(2)换为多值提取至点,再次操作多值提取至点多值和值提取至点的介绍可以查询以下网站https://wenku.baidu.com/view/7fe9ad3858fafab068dc0248.html根据我目前的理解:多值提取至点,可以输入多个栅格数据或一个多波段的栅格数据,与对应的点数据相匹配,(自己可以命名提取的字段的名称,便于区分),则生成图的属性表中含有以上各栅格数据的像素值。比如,利用同一个地区的NDVI数据、DEM数据,则可以生成既含有NDVI字段、又含有高程字段的属性表。多值提取至点不会生成新的shapefile文件(值提取至点会生成),而是将想要提取的像素值赋给了点数据,在输入数据(点数据)的属性表中可以查询。3、在属性表中新建两个字段,一个放经度,一个放纬度,字段类型选择double(双精度)。添加经纬度字段计算经纬度:右键–计算几何,X Coor(x坐标)是经度,Y Coor(y坐标)是纬度。计算经度如下:计算经度计算纬度如下:计算纬度4、将属性表导出,在excel中进行处理属性表结果导出属性表提取x,y坐标的方法和以上一致,不过是将下面的单位(十进制度)改为米或千米,即可。
第3个回答  2022-11-04
像素深度是指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RGB三个通道,一个通道存储8位,则三个通道共存储24位。
像素位深度决定了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颜色数,或者确定灰度图像的每个像素可能有的灰度级数。
每个像素使用的信息位数越多,可用的颜色就越多,颜色表现就更准确。
位深度为 1 的图像的像素有两个可能的值:黑色和白色。
位深度为 8 的灰度模式图像有 256 个可能的灰色值。
在arcgis中查询像素值
可以用识别,(是什么样的影像,像素值就代表了对应的值,如DEM影像的像素值代表了高程,NDVI影像的像素值代表NDVI数值)
查询像素值
在envi中查询像素值步骤如下:
查询像素值
查询像素值
该图为栅格数据,5087和4150代表行列号。

在arcgis中提取像素值以及经纬度步骤:

由于我采用的数据太大,所以对其进行了重采样,这样可以加快运行速度。我将栅格数据的分辨率改为了2000,也就是图像上一个栅格的大小代表了实地的2000米,采用的技术为双线性内插。

重采样方法应用:当不同分辩率的影像数据之间进行运算时,需要将栅格大小统一到一个指定的分辩率上,此时就需要对栅格进行重采样。
重采样

1、arctoolbox-转换工具-栅格到点(为了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点数据,且生成的点位于栅格的中心)
栅格转点
Grid_code写的就是我们每个栅格数据,单个像元的DN值,gridcode这一列数据与值提取至点数据中的rastervalue这一列数据相同。
栅格转点

2、arctoolbox-提取工具-值提取至点(为了提取出点所在位置对应的栅格的像素值)

值提取至点
结果属性表

注意:提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1)后台运行不稳定,改为前台运行,在地理处理菜单-地理处理选项-取消后台运行,也就是改为了前台运行。
(2)换为多值提取至点,再次操作
多值提取至点

多值和值提取至点的介绍可以查询以下网站https://wenku.baidu.com/view/7fe9ad3858fafab068dc0248.html

根据我目前的理解:
多值提取至点,可以输入多个栅格数据或一个多波段的栅格数据,与对应的点数据相匹配,(自己可以命名提取的字段的名称,便于区分),则生成图的属性表中含有以上各栅格数据的像素值。
比如,利用同一个地区的NDVI数据、DEM数据,则可以生成既含有NDVI字段、又含有高程字段的属性表。
多值提取至点不会生成新的shapefile文件(值提取至点会生成),而是将想要提取的像素值赋给了点数据,在输入数据(点数据)的属性表中可以查询。

3、在属性表中新建两个字段,一个放经度,一个放纬度,字段类型选择double(双精度)。
添加经纬度字段
计算经纬度:右键–计算几何,X Coor(x坐标)是经度,Y Coor(y坐标)是纬度。
计算经度如下:
计算经度
计算纬度如下:
计算纬度

4、将属性表导出,在excel中进行处理

属性表结果

导出属性表
提取x,y坐标的方法和以上一致,不过是将下面的单位(十进制度)改为米或千米,即可。
第4个回答  2022-11-08
首先是读取遥感图像的R、G、B波段数据的做法。读取R、G、B波段数据的像素值主要通过IRaster接口的Read方法在Raster上读取指定位置的像素块(PixelBlock),然后通过像素块的GetVal方法获取指定Band中位置的像素值。首先我们来看一下IPixelBlock接口的GetVal方法,其语法如下:

public object GetVal( int plane, int X, int Y);

第一个参数为指定的Band序号,如果该Raster数据只有一个Band,则该处值为0;第二个参数和第三个参数分别用来指定获取像素块中哪一个位置的像素值,如果都为0,则表示获取像素块左上角处的像素值。如IPixelBlock.GetVal(0,0,0)。
CreateCursor方法是用来创建一个游标,CreatePixelBlock方法是根据指定像素块大小来创建一个像素块,Read方法则用于读取Raster中指定位置的像素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