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产生蜂窝质量缺陷的原因有哪些?

混凝土产生蜂窝质量缺陷的原因有哪些?

1.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麻面②露筋③蜂窝④孔洞⑤混凝土表面裂缝。
2.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原因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2.1模板方面①模板缝口加工精度不够,拼装后存在渗漏的缝隙;②模板表面不平整或者有伤痕;③模板表面的锈斑未清除或清除不彻底,模板涂油过早,脱模剂用废机油涂刷,模板表面所涂的油粘度过大;④模板支撑不牢固,模板拆除过早。
2.2混凝土拌合物方面采用不同品牌的水泥,脱模剂和不同料场的砂石料,水泥用量较多或用量过少,砂子用量过多,或石子粒径过小,水泥库存时间过短,砂子用量过多,或者水的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过大。配料时计量不准,搅拌不透彻,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或水分损失较多,易形成色差;当混凝土中掺加氯化钙时,其表面会形成暗色条纹;若减水剂用量过大时,出现离析、泌水现象,表面有松散砂浆。
2.3混凝土的浇筑方面①振捣方法不当,即早振,过振,快振,振捣时既早振又过振,迟振,欠振,漏振,振捣程序不对等;②浇筑工艺不妥,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落差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离析,产生色差等。
2.4钢筋显隐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表面易产生显隐,即混凝土表面显露钢筋的痕迹,但不是露筋。其原因主要有: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偏小,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振捣过程中,钢筋产生振动,施工中对钢筋或者模板有冲击;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含量少,砂子含量多,石子粒径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3
振捣没到位或者过度振捣,混凝土塌落度太低,钢筋太密导致混凝土下不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03
1.水加太多 2.震捣不力。3.模板漏浆
第3个回答  2010-12-03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预防与处理
闫 帅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日新月异快速发展,质量要求从单纯的内在质量逐渐向内外双修方向拓展,即不光重视内在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还对外在质量外观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地方提出的“内实外光”,就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体现,本文从强化混凝土过程控制提高外观质量,以及外观缺陷的处理方式探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混凝土外观 质量缺陷 预防 处理
1 引言:
混凝土是公路施工桥梁、涵洞及其附属结构最常用的材料之一,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对工程整体质量的评价。长期以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内在的质量比如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分外重视,一般认为只要内在质量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高速公路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对相关附属功能(比如景观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外观就是在这样的形式下逐渐被提出来的,科技的进步、新的工艺及材料的应用更是为这种要求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多施工单位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返工或被迫进行补救处理等,给国家社会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工程实践及思考对外观质量缺陷的预防以及处理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
2 外观质量缺陷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2.1缺陷种类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主要有:蜂窝、麻面、孔洞、裂缝、夹(分)层、色差、露筋等。混凝土出现以上质量缺陷直接影响外观评价,另外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使用耐久性、防渗防漏等指标均有相当的影响,所以要将外观放在提高混凝土整体使用质量的高度去处理。
2.2.1蜂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蜂窝指的是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或多或少大小如蜂窝的窟窿,形状呈不规则状,骨料间少水泥浆,石子外露的混凝土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配合比设计有问题,石多砂少;②拌和数量控制不准或拌和不充分;③运输或浇筑时发生离析;④模板漏浆及过度震捣;⑤混凝土塌落度过小及震捣不力。
针对蜂窝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 对于配合比设计有问题的,应当对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配合比的砂率不宜太小,混凝土砂率影响因素有骨料粒径的大小、砂的种类、水灰比的大小、碎石的种类等多种因素,具体可以参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表4.0.2有关规定及说明进行配比优化设计。
②对于拌和数量控制不准或拌和不充分的问题,可以对拌和机供料计量设备进行重新标定,定期检查,对于集中拌和混凝土水泥材料偏差应当控制在±1%,粗细骨料应当控制在±2%,水外加剂应当控制在±1%;在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拌和过程中作好最大投料量的控制,避免贪多求快超负荷工作影响拌和质量。为保证充分拌和,可以对最小拌和时间进行控制,根据混凝土塌落度以及拌和设备的不同控制最短拌和时间如下表:
拌和机类别 拌和机容量(L) 混凝土塌落度(mm)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自落式 ≤400 2.0 1.5 1.0
自落式 ≤800 2.5 2.0 1.5
自落式 ≤1200 - 2.5 1.5
强制式 ≤400 1.5 1.0 1.0
强制式 ≤1500 2.5 1.5 1.5
如果有外加剂加入应当将搅拌时间适当延长1-2min。
③对于运输或浇筑时发生离析;避免办法主要从运输工具以及浇筑过程进行预防,混凝土运输要采用搅拌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不停的慢速搅拌,在等待浇筑过程中亦应当保持慢速搅拌状态,对于不具备条件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入混凝土浇筑位置的器具,运输距离不能太远,运输距离以运输时间控制如下表:
气温(℃) 无搅拌运输时间(min) 有搅拌运输时间(min)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如发生离析或者严重泌水或应当进行二次搅拌。在浇筑过程为防止离析现象发生应当注意卸料自由倾泻高度不大于2m,大于2m时应当设串筒、溜管等,大于10m时应当设置减速装置,下料堆积高度小于1m为宜。
④模板漏浆及过度震捣导致水泥浆流失,预防方法主要为混凝土浇筑前加强模板拼缝的密闭性检查,在浇筑过程中较强检查发现漏浆及时进行封闭处理。
⑤混凝土塌落度过小及震捣不力,预防措施应当从加大塌落度及强化振捣两个方面入手,在夏季施工塌落度应当在试验提供数值的基础上根据温度风力等外界条件以及振捣条件适当提高1-3cm,振捣应当注意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振捣器棒长的0.95倍左右)不宜过大,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 cm 。
2.2.2麻面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麻面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象绿豆大小(一般在5mm左右)不规则的凹点的混凝土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模板问题引起的;②未及时进行振捣或振捣不足;③模板漏浆或振捣后未很好进行养护。
针对麻面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模板问题引起的麻面主要表现在模板表面粗糙不平,脱膜剂过厚造成液体残留,模板过度吸水或未进行充分润湿。处理方法针对不同原因分别采取模板修饰整平;更换脱膜剂或调整脱膜剂涂刷方法,确保成膜不留残积;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充分进行润湿即可解决。
②未及时进行振捣或振捣不足造成麻面预防,首先应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间断不应当超过前一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以确保混凝土振捣有效性,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振捣应当确保不漏振,每一部位应当振捣至混凝土明显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
③模板漏浆或振捣后未很好进行养护造成麻面预防,加强模板密闭性的检查及过程检查,避免漏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盖及洒水保湿养生,避免湿气蒸发过快造成麻面。
2.2.3孔洞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孔洞基本上是蜂窝现象的扩大化的产物,主要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内部存在空隙,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属于较严重的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②钢筋密集,骨料被钢筋卡住无法顺利下泻,加上振捣不力引起;③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造成孔洞;④混凝土受冻及冰块等掺入。
针对孔洞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发生离析预防,可以依据上面1.1.1预防措施③有关方法进行控制。
②钢筋密集,出现骨料被钢筋卡住无法顺利下泻,应当首先加强拌和站骨料的控制,严格使用试验规定规格的石料,避免骨料过大卡料形成孔洞,另外在振捣过程中除加强振捣工的相关技术交底外,设专人进行检查用专门工具进行疏导,也可在模板外侧用小木槌进行敲打协助振捣,对于重点部位尤其要重点控制;在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前提下,也可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③避免混凝土捣空,砂浆严重分离,石子成堆造成孔洞,主要应强化拌和,避免离析,同时加强施工振捣控制。
④避免混凝土受冻及冰块等掺入形成孔洞,要加强冬季施工原材料的防雨雪覆盖以及混凝土的防冻措施,避免原材料雨雪淋湿后形成冰块混入,对拌和用水进行加热,延长拌和时间,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冻措施。
2.2.4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裂缝是指在施工或使用阶段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开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收缩原因引起收缩裂缝;②温差原因产生裂缝;③水泥安定性原因引起的;④过早施加外应力引起。
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收缩裂缝产生是由于混凝土的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预防的主要办法是控制水泥与水的用量,要认真进行配合比设计;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加混合材料、掺加外加剂等方法,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也可根据试验掺入10%~15%的粉煤灰;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②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预防主要采取设置系统的测温设备降温设备,以及掺入缓凝型减水剂,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使升温期延长,有足够的时间让混凝土强度增长,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裂缝产生。,另外要加强早期的养护,拆模时间不宜过早,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和冬天更应注意,模板拆除后,宜进行覆盖,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
③由于水泥安定性原因引起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材料安定性不合格引起的,解决办法就是更换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④过早施加外应力主要是指拆除模板不当,施加张拉应力过早、意外荷载施加等。预防主要注意支承模板与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避免由于支架模板扰动使结构过早承力,模板拆除过程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文明拆除,避免提前拆模及野蛮作业;施加张拉应力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未具体规定的长拉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意外荷载主要指构件支放不稳或吊装搬运违反规定产生意外应力超过允许值引起,预防主要以规范构件存放及搬运。
2.2.5夹(分)层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夹(分)层是指在混凝土内部夹带松散混凝土或杂物以及形成几个颜色级配不相同的层状缝隙带,分层又称作冷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次浇筑未对接口进行清理或处理以及在浇筑过程中混入杂物;②施工缝留茬或接茬时振捣不足;③混合料离析;④分层浇筑时间间隔过大,又未及时处理。
针对夹(分)层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分次浇筑要对接口进行彻底清理,应将接茬处凿毛至全部露出新混凝土为止,对于茬口部位软弱部分一定要彻底清除,浇筑前对接口进行充分润湿,在浇筑过程中严禁混入杂物,如有及时进行清理,风沙天气施工应当采取防沙措施。
②避免施工缝留茬或接茬时振捣不足,应当注意先捣固距茬口20-30cm处部位,然后捣固接缝部位。
③混合料离析的预防可以依据上面1.1.1预防措施③有关方法进行控制。
④混凝土分层浇筑拌合运输设备要与前场浇筑施工能力匹配,供料能力要充足,保证连续浇筑避免等料下锅的情况,夏季或温度较高塌落度损失大时应当适当加大塌落度值。如果发生前后衔接脱节,前一层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应当按照接缝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本项①的方法进行。
2.2.6色差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色差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分块或分层颜色深浅不同光洁度差异的现象,呈带状或斑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模板材质不同或材料差异引起的;②配合比差异或外加剂使用不当引起的;③施工振捣不规范或离析造成。
针对色差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由于模板材质不同表面光洁度不同,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失水会出现差异,模板表面光洁度差异影响到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不同,直接造成表面视觉差异,出现色差。解决办法是尽可能采用同质的材料作模板,最起码在外露侧保持同类材料。材料差异主要表现在水泥、碎石方面,不同品种的水泥在形成混凝土会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差异,有时同品种的水泥不同批次也会有颜色差异,碎石不同石质的材料在形成混凝土后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差异。解决办法是将不同种类及批次的水泥碎石材料尽可能分开使用,避免混杂使用。
②配合比设计水泥用量以及操作水灰比及塌落度不同都会造成颜色差异,解决办法就施工过程中严格操作,保持施工配合比的稳定,具体可参照1..1.1第②的有关方法加强拌和控制。此外外加剂使用不当引起也会引起色差,主要是没有严格按照规范 “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入” 规定执行或者掺入控制不准,造成外加剂掺入不均或反应不充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振捣不规范会形成混凝土或密或疏,会造成颜色密深疏浅的情况,直接影响混凝土颜色的一致性;离析造成材料均匀性差异,直接造成颜色深浅不一。解决办法是规范浇筑施工过程,具体可参照上面1.1.1预防措施③有关方法进行控制。
2.2.7露筋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露筋指主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外露或混凝土孔洞中露出钢筋的质量缺陷,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垫块移位或漏放导致保护层不足钢筋外露;②保护层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③混凝土边角脱落。
针对露筋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
①模板支放及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严格检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作好观察,杜绝垫块移位或漏放事件发生。
②加强保护层附近混凝土的振捣工作,确保保护层外混凝土振捣密实。
③避免混凝土边角脱落一方面对构件搬运加强保护,避免碰撞,另外对于边角部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作好模板的湿润,避免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影响边角部分强度形成,造成掉角。
3 混凝土常见外观缺陷的处理
以上是混凝土外观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及一般预防措施,但是很多时候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保证措施,还是会有问题出现,对于影响使用质量的可以推倒重来,但对于一些小的外部缺陷,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同类材料(混凝土)修补、外观颜色处理,胶类材料填充粘合等这些缺陷处理的原则,首要就是必须征得监理或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然后在保证结构安全、结构功能、结构耐久等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进行。下面就常用的处理的方法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3.1蜂窝处理
一般采用同类材料修补的办法,较小的蜂窝处理采取先将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于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3.2麻面的处理
如果表面作粉刷的,一般不进行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既可。
3.3孔洞处理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需要说明的是孔洞属于比较严重的质量缺陷,笔者不赞成修复,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推倒重来。
3.4夹(分)层处理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软弱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对于一些对补强要求比较高的部位也可用环氧树脂或其它专门的缝隙修补胶进行灌缝处理,具体施工工艺参照相关产品使用说明。对于施工衔接处出现冷缝一般还是采用表面修饰的办法,可以参照下面2.1.5表面色差处理的方法。
3.5表面色差处理
表面色差一般采用水泥加胶以一定的配比配和后,进行表面涂刷的处理方式,施工要点是颜色的一致性,一般优先选用浇筑混凝土同种水泥,特别是进行部分涂刷时一定要先进行多次试配颜色对比,确保颜色的一致性。进行颜色深浅调整可掺入白水泥,另外选用胶的种类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耐久性必须保证。
3.6露筋处理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4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会使表面出现一些外观的缺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缺陷的原因也绝非以上提到的这几种,只有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关、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在今后的施工中不出现或少出现这些缺陷,为社会营造出各种内在质量好而且外在美观的结构物,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