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如题所述

  《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2010`AHA CPR&ECC指南》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 5㎝ ≥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 4㎝-5 ㎝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

  具体可以搜索: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官方简体中文版.PDF
  百度医疗团《医生工会》感谢你的热情与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8
你搜索下,可以找到《2010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中文版)
第2个回答  2019-06-20
2018 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中文版
2018年11月5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发布了对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更新版,内容涉及成人和儿童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AHA官网提供了2018指南更新的中文版摘要。
01.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在成人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的复苏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更新):可能考虑将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对除颤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药物对于有人目击的患者特别有效,对于这些患者,施用药物的时间可能更短(2b级、LOE B-R)。
2015(旧):可能考虑将胺碘酮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2b级、LOE B-R)。
可能考虑将利多卡因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用于治疗对心肺复苏、除颤和血管加压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2b级、LOE C-LD)。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治疗至少1次电击后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编写小组评估将基于Captisol的胺碘酮剂型与利多卡因或安慰剂在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方面进行对比的新型大型院外随机对照实验。虽然可用研究未表明增加与任一药物相关的存活出院率(或神经功能完好存活出院率),但相比使用安慰剂,接受利多卡因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更高,且使用任一药物的24小时存活率比使用安慰剂要高。因此,现在建议将利多卡因用作胺碘酮的替代药,并已将其加入ACLS心脏骤停流程图来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 镁剂建议
2018(更新):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心脏骤停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C-LD)。
可能将镁剂考虑用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即与长QT间隔相关的多形性室速)(2b级、LOE C-LD)。本建议的措辞与AHA的2010 ACLS指南一致。
2015(旧):不建议在成人患者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常规使用镁剂(3级:无益、LOE B-R)。
2010(旧):当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相关时,医护人员可用以10mL D5W稀释的1至2g剂量施用硫酸镁IV/IO推注(2b级、LOE C)。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使用镁剂。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在过去的审查中仅发现了少量小型非随机研究。当前建议重申,镁剂不可常规用于治疗心脏骤停,并提出可考虑将镁剂用于治疗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即与长QT间隔相关的多形性室速)。
€€ 在成人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建议
2018(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自主循环恢复后β-受体阻滞剂的尽早(最初一小时内)常规使用。
2015(旧):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但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2b级、LOE C-LD)。
理由:2018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详细的文献评估简化了建议。未列出级别或LOE,因为编写小组一致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用于作出任何建议。
■ 利多卡因建议
2018(更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利多卡因的尽早(最初一小时内)常规使用。
如无禁忌,在证明治疗复发性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具有挑战性时,可能考虑在特定情况(如急救医疗服务转移期间)下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2015(旧):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理由:2018 CoSTR总结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最初一小时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没有针对此主题审查的新研究,编写小组承认,虽然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仍存在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管理资源支持上具有挑战性的情况(如急救医疗服务转移期间);在此类情况下,可能考虑施用利多卡因。
0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
已更新ACLS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和ACLS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将利多卡因作为胺碘酮的替代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治疗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利多卡因剂量已添加到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中,将对心肺复苏质量框作出小修改,如接下来部分所详述。
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变更€€2018更新。在流程图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分支中,将利多卡因添加在框8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成人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2018更新(图3)。在圆圈内的“药物治疗”下,将最后一种药物从“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更改为“用于治疗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内,将利多卡因剂量添加在第二条项目符号文本中作为胺碘酮的替代药。
03儿科高级生命支持
€€ 在从儿童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复苏期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建议
2018(保持不变):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2015(旧):对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2b级、LOE C-LD)。
理由:2018 CoSTR摘要和系统性审查考虑对于电击难以纠正的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先前的审查不同,2018仅考虑儿科特定的研究。未发现有研究提出心脏骤停复苏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发现一项复苏期间施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注册研究。此研究比较心脏骤停院内复苏期间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相关的结果;研究发现,接受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的患者存活出院率无显著差异。
04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图更新
PALS儿童心脏骤停流程图在顺序和治疗描述中保持与2015更新的流程图版本一致。小修改如下所与2015更新的流程图版本一致。
儿童心脏骤停环形流程图变更€€2018更新(图4):流程图内的唯一更改为小修改,以消除此流程图与ACLS成人心脏骤停流程图之间的措辞差异。在流程图心搏停止/PEA分支的框10中,第三条项目符号文本从“考虑高级气道”更改为“考虑高级气道、二氧化碳波形检测”。在框12中,第一条项目符号文本从“心搏停止/PEA→10或11”更改为“如果无自主循环恢复(ROSC)迹象,请进行10或11”。第二和第三条项目符号文本“规则性心律→检查脉搏”和“脉搏存在(ROSC)→心脏骤停后救治”合并成一条项目符号文本,即“如果恢复自主循环,则进行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救治”。
在流程图的心肺复苏质量框中,第四条项目符号文本从“每2分钟轮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更改为“每2分钟更换按压员一次,或若疲劳则提高频率”。在流程图的药物治疗框内,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剂量之间添加词语“或”,将2条项目符号文本合并,以强调可使用任一种药物或其他药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