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振动频率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深入理解电机振动频率:频率、倍频与故障识别</


电机振动频率,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机械工程原理。频率,即物体每秒钟振动循环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是衡量振动特性和分析振动源的关键参数。周期T则是振动一个完整周期所需时间,与频率呈倒数关系,f=1/T。在旋转机械中,转子每旋转一周即完成一个周期,转速n(转/分钟)和角速度ω(弧度/秒)都是频率的体现,它们通过f = n/60和ω≈0.1n紧密关联。


振动频率的表达方式也十分丰富,例如,一倍频、二倍频等,这些都是以机器实际运行转速频率的倍数来表示的。如机器运行时转速n为6000转/分钟,工频即为100Hz,二倍频则为200Hz,半频即0.5倍频,为50Hz。这些倍频术语在故障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如转子不平衡的振动特征为工频,而齿式联轴器不对中则表现为二倍频。


通频振动与选频振动是振动的两种形式。通频振动包含了所有频率的叠加,复杂多变;而选频振动则是单一正弦波,如工频、半频等。在故障诊断中,查找特定频率成分的异常变化,结合故障特征频率,有助于判断振动源的性质,但要注意,不同频率可能与多种故障类型关联,如工频不仅代表动不平衡,也可能是轴承故障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常见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关联的故障类型:



    工频</:工频振动几乎是所有情况下的主导,幅值通常最大。工频故障种类繁多,如转子损伤、不平衡、轴承故障、轴弯曲等,占总数的60%以上。
    二倍频</:二倍频通常与不对中故障紧密相连,包括齿联轴器、刚性联轴器的不对中,以及转子刚度不对称等,约占故障类型的40%。
    低频</:低频成分在正常情况下微量存在,但在超过3~5m时,可能预示着摩擦、松动或流体动力激振类故障,如油膜涡动、旋转失速等。

理解电机振动频率的计算和分析,对于设备的维护与故障预防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各种频率成分,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识别振动问题的根源,确保电机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