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含税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1+税率)=税额*(1+税率)/税率。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4条规定,不含税金额=含税金额÷(1+税率),变换一下公式及含税金额=不含税金额*(1+税率),比如某纳税人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元,适用税率为13%,那么含税金额=1000*(1+13%)/13%=8692.31元。
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别如下:
1、组成内容不同:
含税价是包含了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这个价格是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的,税金是包含在了这个价格里面的,实行价内税的时候,商品的交易价格就是属于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是不包括税金的计税价格,一般指包括了成本和利润两个因素;
2、开具的发票类型不同:
一般普通发票上的价格是指含税价格;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价格为不含税价格;
3、应用计算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价款通常为不含税价格,不含税价=含税价/(1+适用税率);
4、发票使用的主体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只能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小规模纳税人需要使用的只能经税务机关批准后由当地的税务机关代开;
普通发票则可以由从事经营活动并办理了税务登记的各种纳税人领购使用,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领购使用普通发票。
5、发票的内容不同:
增值税专用发票除了具备购买单位、销售单位、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和计量单位、单价和价款、开票单位、收款人、开票日期等普通发票所具备的内容外,还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增值税金额、适用税率、应纳增值税额等内容。
综上所述,每种税都明确规定了应纳税额的具体计算公式,但其基本计算方法相同,计税单位,亦称计税标准、课税单位,它是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缴纳标准,是课税对象的量化,计税价格,对从价计征的税种,税率一经确定,应纳税额的多少就取决于计税价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