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从不做坏事,还常做善事还这么倒霉

如题所述

《第一篇 立命之学》
我童年时失去了父亲,老母亲让我放弃学业学习医术,认为这样可以养生,可以救人,而且学习一门技艺可以成名,这是你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他长着长长的胡须,相貌威武,飘飘若仙,我对他非常尊敬。他告诉我:“你是仕途上的人,明年就要进学,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我告诉他原因,并询问老者的姓氏和住址。他说:“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了邵子皇极数的正传,命中注定要传授给你。”我把他带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要好好对待他。”我试着用他的方法算了一下,结果非常准确。于是我产生了读书的念头,向表哥沈称请教,他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设学馆,我送你去那里学习很方便。”于是我拜郁海谷为师。孔先生为我算了一卦:县考童生,应该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参加考试,这三个地方的名次都符合。他又为我预测了一生中的吉凶,说: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应该补廪,某年应该贡,贡后某年,应该当选四川一个大尹,在任三年半后,就应该退休。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应该寿终正寝,可惜没有儿子。我把这些话都记录下来,并且牢记在心。从此以后,每次考试,我的名次先后都没有超出孔先生预测的范围。只有算我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应该出贡,但当我食米七十一石时,屠宗师就批准我补贡,我对此感到疑惑。后来果然被署印杨公驳回,直到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在考场上的备用试卷,感叹道:“这五篇文章,就像五篇奏议,怎么能让博学多才的儒生老于窗下呢!”于是按照县里的申请批准我贡,加上之前食米的数量,实际是九十一石五斗。我因此更加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于是淡然无求。我进入燕京,留京一年,整天静坐,不阅读文字。想到核己巳(西元1569年)回家,游历南雍,还未进入监院,就先去栖霞山拜访云谷禅师,我们面对面坐在一间屋子里,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云谷禅师问我:“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缠身。你坐了三天,没有起一个妄念,为什么?”我说:“我已经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都有定数,即使想要妄想,也没有什么可妄想的。”云谷禅师笑着说:“我本以为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人不能无心,终究会被阴阳所束缚,怎么能够没有数?但是只有凡人才有数;极善的人,数固然拘束不了他;极恶的人,数也拘束不了他。你二十年来,被孔先生算定,没有转动一丝一毫,难道不是凡夫?”我问他:“那么数可以逃避吗?”他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上所说的,确实是明确的教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妄语是释迦牟尼的大戒,诸佛菩萨,怎么会欺骗人呢?”我问他:“孟子说:‘求则得之’,这是求在我。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没有看到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仅得到道德仁义,也得到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才是有益的求。”我问他:“孔先生算你终身如何?”我把实情告诉了他。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应该得到科第吗?应该有儿子吗?”我反省了很久,说:“不应该。科第中的人,有福相,我的福薄,又不能积累功德,以奠定深厚的福分;而且我不耐烦琐,不能容人;有时以才智盖过别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这些都是薄福之相,怎么应该得到科第呢?地的污秽之处多生物,水的清澈之处常无鱼;我好洁,应该无子;和气能育万物,我善怒,应该无子;爱是生育的根本,忍是不育的根源;我过分爱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应该无子;多言耗气,应该无子;喜饮伤精,应该无子;好彻夜长坐,而不知保养精神,应该无子。其余的过错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云谷禅师说:“岂止科第呢。世间享有千金之产的人,一定是千金人物;享有百金之产的人,一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的人,一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怎么会加一丝一毫的意思。就像生子,有百世之德的人,一定有百世子孙来继承;有十世之德的人,一定有十世子孙来继承;有三世二世之德的人,一定有三世二世子孙来继承;那些断子绝孙的人,是因为德行太薄。你现在既然知道自己的过错,就要把以前不发科第和不生子的原因彻底改掉;一定要积累功德,一定要包容,一定要和爱,一定要珍惜精神。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死去;从后的种种,就像今天新生;这是义理再生的身体。血肉之身,尚且有数;义理之身,难道不能感动天地?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你不登科第,不生子,这是天作之孽,还可以改变;你现在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这是你自己所作之福,怎么会不受享受呢?易经为君子谋,趋吉避凶;如果说天命有常,吉如何趋,凶如何避?开章第一义,就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你相信吗?”我信了他的话,拜谢并接受了他的教诲。于是我把过去犯下的过错,在佛前尽情发露,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答天地祖宗之德。云谷禅师拿出功过格给我看,让我把所做的事情,每天登记;善事记数,恶事退除,并教我持准提咒,以期必验。他说:“符录家说:‘不会画符,被鬼神笑。’这是有秘传的,只是不动念而已。执笔画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叫做混沌开基。从这里一笔挥成,不再有思虑,这个符就灵验了。凡是祈求天意,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孟子论立命之学,而说:‘夭寿不贰。’夭寿,是最容易变动的。当它不动念时,哪里是夭,哪里是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以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以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以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只有生死最重要,说夭寿,那么一切顺逆都可以包括在内了。至于修身以等待,就是积累功德祈求天意的事情。说修身,那么身有过恶,都应该治而去之;说等待,那么一毫觊觎,一毫将迎,都应该斩绝之。达到这个境界,就直接达到了先天的境界,这就是实际的学问。你还没有达到无心的境界,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等到念头不动,就灵验了。”我最初号学海,那天改号了凡;因为我悟到了立命的说法,而不想落入凡夫的窠臼。从此以后,我整天战战兢兢,就感觉和以前不同。以前只是悠悠放任,到现在自然有战兢惕厉的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到人憎我毁我,自然能恬然容受。到明年(西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然考第一;他的话不灵验,而秋闱中式了。然而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有时见到善行而不勇猛去做,有时救人而心常自疑;有时身体力行善,而口有过言;有时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从己巳岁(西元1569年)发愿,直到己卯岁(西元1579年),经过十多年,而三千善行才完成。当时正和李渐庵入关,来不及回向。庚辰(西元1580年)南还,开始请性空、慧空等高僧,在东塔禅堂回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