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昌的高尚医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李继昌先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他用自己救死扶伤、举义行善的切实行为体现了一代名医爱国爱民、思想进步的风范。早在云南“重九起义”时,他就带领家人和徒弟,热情为革命军救护伤员。他谨遵先祖“赤贫送诊,无力听便”的遗训,自立一铭:“人无贫富,求无不诊”,对于贫穷患者,不仅义诊,还言明资助药费;遇有疫病流行,他率徒巡回医疗,救活病人无数;而当耄耋之年卧病在床,有求诊者来,每每叩之立应,精心施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凡坐诊接待病人,首先总是起立恭迎,然后下座耐心望闻问切探明病根,开方以后再立身恭送,即使对待凄寒如乞丐者也如此这般,态度决不高踞病人之上;而会诊病情危笃的病人,该下猛药祛邪,决不含糊手软,即使权贵如地方高级长官,也不添加心理负担弄得畏首畏尾,心中惟有人格平等的病人。诚朴谦逊是良医的本色,名医更是如此,在对待病人的细枝末节上果然与凡医不同,与庸医更是大相径庭。李继昌先生仁心仁术,慷慨解囊扶危济困是他一贯的作为。解放前每年年关,他都要用一年的盈余购买“米飞子”(米商售米凭证),去周济贫困穷苦的百姓,到疫区治病,总要捐赠救济饥寒群众;面临国家危难之秋,他曾于1940年捐款支援抗日前线,1950年捐款给志愿军保家卫国。他积极投身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担任云南省政协第一届至四届的委员,参政议政。
李继昌先生之子、昆明医学院教授李幼昌是直接受惠于他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并承继其医道医术医德医风的著名中医专家。他说:“先父一生之志,不唯个人行医,亦愿天下有志者皆能行医,而医道亦能由此而发扬光大。解放前先父即已授徒二十多人,并与同仁创办中医讲习班,主办《神州医学报》;解放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云南省及昆明市分会名誉理事长、昆明市盘龙区医院院长,各医疗单位选送及个人慕名求学者不可胜数,先父均来者不拒,悉心教导。如今云南省及昆明市之医疗骨干,多有言得力于先父者。先父虽生为医者,但一生中尤为念念不忘者,百姓也,国家也。”
这里,多的不表,仅叙一桩行绩,足令今人景仰:1956年,李继昌把这中世代珍藏的医学典籍595卷全部捐赠给国家,其中最珍贵者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古版本一部214卷和《滇南本草》手抄本。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许子健曾为李继昌先生撰写寿联:寿高孙思邈医林艺苑第一人;学贯李东恒妙手仁心著三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