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艺术特征是什么?表现在哪些地方?

毕业论文题目“童话的艺术特征浅谈”,谁能为我提供点资料?谢谢啦!!!!!!!!!!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辞海》)
http://teacher.zjnu.cn/learn/course/etwx/images/0303.htm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

一、童话的基本特征
(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童话故事并不向我们展开生产力水平的画面,也不提供生产关系的广阔的图画,但它是从这些生产关系中产生出来的。”安徒生也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夸张的、假定式的童话形象和情节,也是作家对整个生活进行观照和审美评断的结果。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陈伯吹的《阿丽思小姐》等都反映了当时人民被压制在心底的强烈呼声,触及时弊,抨击专制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鼓励受难者觉醒、起来反抗和斗争。葛翠琳《翻跟头的小木偶》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人们心灵的戕害。幻想世界产生于现实世界之上,现实世界映照在幻想世界之中。
(三)幻想是童话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五卷书》中一个吠舍出身的织匠借三界大神那罗耶那的力量与国王的女儿结婚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命运不是不可改变的,这要靠自己敢于冲破一切樊篱的勇敢斗争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及精勤不懈的努力。为此,神竟也屈从了人的意志,成了人实现自己意志的帮手。格林童话中“勇敢的小裁缝”勇敢机智地战胜了巨人、国王、独角兽、野猪等人世间、自然界强大力量的代表,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不畏强暴、不怕困难的美德,劳动群众的形象就在童话的境遇中高大起来。童话以幻想为形式,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能产生特殊的效果。在《稻草人》这样一篇特定题材的作品中,用作者的我来反映当时苦难农村的现实,和用稻草人的“我”来反映当时苦难农村的真实,效果是不同的。用稻草人的“我”要有力得多,因为连这样木然无知的稻草人都感到不平和愤懑,这说明当时民众的苦难何等深重,这给读者的感染就不同了。周锐的《扣子老三》以一枚扣子身不由己的历险故事向小读者讲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还来不及体验的人生沧桑和人生真谛。
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这一艺术手段去塑造并非实有却具现实意义的形象,对生活作折射的反映,这正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四)童话幻想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幻想的水平决定了童话的水平,而幻想的水平又主要为幻想与现实结合的巧妙程度所决定。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方式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幻想与现实的寻常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幻想有机地融合于现实之中,幻想故事如同真实发生的事情一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小女孩除夕夜晚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正是当时丹麦社会中贫富悬殊、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现实写照;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既表现了小女孩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生活的企求,又与丑恶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二是幻想与现实的异常结合,其主要待点是幻想以离奇夸张的形式使现实生活变形,其结合效果是幻想十分大胆、新颖,总是出人意料。如科洛狄《木偶奇遇记》,其中把说谎这一儿童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现象与鼻子长长的奇异幻想结合起来,使幻想新颖有趣、形象深刻。三是幻想与现实的反常结合,其主要特点是幻想超乎自然,从而在一种看似荒诞不稽的境界中表现人们对向往的现实的追求与意愿。如洪汛涛《神笔马良》,在那把法力无边的“神笔”下,幻想超越时空、驾驭自然、随心所欲、近乎神话。三种结合方式的任何一种,只要驾驭巧妙,都可以写出成功的童话作品。
(五)童话的幻想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1)在童话中,只要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假定条件之后,幻想的展开要多自由有多自由。如郑渊洁的《红沙发音乐城》,作者首先假定了皮皮鲁和鲁西西总是碰到好玩的事情,并由此进一步假定了红沙发是一座秘密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奇异的音乐城,于是离奇的故事出人意料地发生。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作者假定了整个故事是王葆做的梦、所以幻想出的宝葫芦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神出鬼没。(2)只要反映本质的真实,允许忽略、变更事物的表面形态和某些属性。《小红帽》中被狼吞的小姑娘又从狼肚子里爬出来是违反了生活逻辑的,但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善与恶的斗争中,终究会善胜恶败的最大真实。黄一辉的《小儿郎小儿狼》讲述了一只小狼和猎人成为好朋友的悖于情理的故事,但这个童话真实地体现了作家的社会理想,真实地反映了生活中真、善、美的力量。所以,只要把握了本质的真实,童话可以超越现实逻辑以童话的逻辑去反映生活真谛。
但为使幻想的一切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要尽量创设各种进入幻想的条件。常见的“入幻”办法有以下几种:
1.梦游法。通过做梦进入幻想世界。梦实际上是人的潜意识在睡眠状态中的自然流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跳跃性。因而,以梦为由,创造活泼多变、既虚幻又真实的童话世界,方便而自然。梦的开始就是童话幻想的开始,梦的结束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童话的结束。
2.遇仙法、魔力法。这两种有相通之处。有时,靠巧遇仙人,在仙人魔法指点下达到现实所无法达到的目的;有时靠仙人的宝物发挥神奇作用,产生奇特的幻想效果。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中的“神笔”、安徒生《打火匣》中的“打火匣”等等,都属此类。
3.入画法。靠某种幻觉进入某个画面,从而引出幻想的境界。如郑渊洁的《鲁西西外传》,写一天下午,鲁西西放学后在家里写作业,在刮铅笔芯时不小心把刀刮到桌面上,这时,从桌面上传来“哎哟!疼死了!”的喊声,鲁西西仔细一看,桌面上有块木纹像一张小女孩的脸。小女孩的声音教她静坐10分钟就可进入桌子里的另一世界。鲁西西照办,就进入了另一世界,幻想亦由此展开。这样,现实与幻想的结合显得自然贴切。
4.拟人法。用人格化的手法让动植物、无生物能像人一样说话、活动,不需要用任何媒介引入,直接写出“鸟言兽语”的童话世界。这种方法在童话中最为常见。
5.药水法。通过形同科学的假定,让科学家制造出某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药水,然后让某一人物饮用,自然产生奇妙的童话效果。这也是描写幻想的一种现代方法。
以上列举的各种办法,并不能代表童话在展示幻想方面的全部手段。只是想以此说明:在状写幻想世界时,需要尽量创设各种有利于表达、也有利于接受的“入幻”条件。(本节未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