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分析一下郎咸平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 “杀鸡不用牛刀”; “四两拨千斤”;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外行领导内行”; “宁作鸡头,不当凤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说的详细满意给加分
少跟我来复制,百度我也会、 我要知道的是这句话的详细意思,看好了是我上面复制的,别啥都复制解决好不好
咋还来个解释成语的呢? 什么逻辑啊? 这句话我的疑惑是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 上边七句是在说中国的落后还是进步 ,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 别拿复制来答对我

  这个要结合郎咸平说这句话的背景。

  2006年,郎咸平提出用“工序流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他提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苹果电脑,IBM的。

  郎咸平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因此,中国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论点,主要是根据2000年到2004年《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分析,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一是“研究与开发财力不足”;二是“科技人力资源效率低下”;三是“科技管理水平低下”;四是“科技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五是“国民教育水平较低,知识转化效率低下”……朗教授采用了“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概念,即由“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等四大指标构成。按这样的指标排列,中国在第30位左右波动。中国的综合排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表现”;如果按“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来排,一直都在30到40位前后。

  《科幻》的导言中,郎咸平教授明白无误地提出对“中华文化到底养不养高科技”的质疑,结论是否定的。郎咸平教授剖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大”不足: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稍不满意则“跳槽”;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效率很低,研发出成果的产品很少;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企业研发投资大,收益小;“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技术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基于此,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最缺少的就是“技术竞争力”。中国每天新成立和倒闭的高新技术企业很多,一批“先烈”倒下去,一批“后人”跟上来,但没有多少能活过10岁的。

  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似中餐馆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和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中餐馆的科研思维,不是麦当劳的科研思维,影响了中国科研的发展。麦当劳积累“手艺”,它的分店可以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他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95到2000,其产品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正是这样简单的思路创造了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然而,中国的企业往往依靠的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这种思维不改,难以成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郎咸平教授不惧怕“国粹派”文人的攻讦,毅然举起镢头,挖开祖坟,批判国人“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认为是理所当然”。企业研发人员过于追求自身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谁都认为不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的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必然是建立在无数失败的基础上的。二是崇尚“悲剧英雄”,迷信“杀鸡焉用牛刀”、“以少胜多”和“四两拨千斤”的神话。在科研工作上惟独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认为多花钱就是没水平,导致科研的成功率很低。三是“做事无错便是英雄”,在国人的潜意识里,做出来的事情没有错误就叫有水平。因之,把加强对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的理念中,完成的工作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错,高新技术含量越大,错误往往也就越多。四是迷信“内行领导内行”,高新技术企业尤其如此。研发机构提拔干部多看重技术水准,惟恐镇不住下属。而西方的研发机构往往是学过管理的MBA“外行领导内行”。五是“过分看重‘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却忽视‘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助长了人们‘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心态”。这正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六是过于“迷信奇迹,崇拜奇迹”。 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导致产品缺乏可靠性和竞争力。结果是,“没有一套科学程序,连怎么改进都无法入手。却是对低端产品的研发不断重复投入,已经是欧美的10多倍。七是“国学文化崇尚精神目标”。“追求第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愚公移山”、“国内首创”、“填补空白”……为此,许多产品的研发,进度延期,经费追加,很难见成果。

  鉴于如上的分析,郎咸平教授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思维误区”,主要是:“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过于宣传“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为掩盖企业决策和管理失误开脱责任。混淆“科研”和“研发”理念,放弃管理控制,放任自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面向专案还是面向产品”——仅关注产品的最终结果,不关心项目的控制与管理,研发进度一拖再拖,目标不断变化,费用不断加码,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失控的根本原因。“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就行。惟看重产品结果,忽视过程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失控的主要原因。“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技术积累是产品创新的前提。忽视新产品研发所需要的技术储备与积累,而过于寄希望于“新机遇”的奇迹出现,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面向研发规律还是面向研发进度”——许多企业往往特别关注产品的研发进度,忽视和取消保证质量的过程控制。追求进度、忽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规律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问题多、质量差的主要原因。“面向‘以人为本’还是坚持‘以法为本’”——高新技术产品最重要的特征是“团队化”。“团队化”的基础就是“以法为本”。大肆宣扬“体现个人价值”,寄希望于“人治”创造“奇迹”,把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寄托在“能人”身上,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效率低、状态失控、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
  以上就是郎咸平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3
一:失败是成功之母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这样解释的:母,先导。指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据考证,它源于鲧禹治水的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来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他虽死犹生。《归藏·启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这几句话是说“禹是从鲧肚子里生出来的。他的父亲死后三年尸体不腐烂,最终生出了儿子禹。”这正说明了这个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精神不灭,他把不屈的奋斗精神传给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总结上一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苦不屈的奋斗,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
鲧失败了,鲧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世人们正是根据鲧禹治水神话中“失败生出了成功”这一情况创造了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杀鸡不用牛刀 释义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三:四两拨千斤 尚巧善变”是中国武术的重要技术特色。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民族,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即为一例。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的核心技术之一,被看做太极拳练习者追求的高级目标,是恒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精纯的标准。

王宗岳修订的《太极拳打手歌》,开宗明义便讲:“掤、(扌履)、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它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中也说:“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李亦畲的《五字诀》有:“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全书》中讲道:“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也。倘有大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这还是讲的“四两拨千斤”。其后众多的太极名家高手更将其奉为圭臬,各种阐发、释解林林总总,俯拾皆是。
综合起来看,四两拨千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以柔对刚。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所谓“人刚我柔谓之走”(《太极拳论》),“极柔软然后极坚硬”(《十三势行功心解》),“欲刚先柔,欲扬先抑”、“柔能克刚,以退为进”、“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陈鑫著《太极拳论》)。

2.借力。双方争斗,就是双方力与力的转换,落实,借敌之力乃与我之力合,对方之力反加其身,或变其力作用线,或虚其力作用点,或二者合一。这便是“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武禹襄语),“擎起彼身借彼力”(李亦畲语)。

3.引进落空。“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即先给对方以明确的力学结构,待对方劲力要素暴露之时,突然将自己化空,可直毁对方力根。故曰:“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打手歌》)。“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打手要言》)。“欲要引进落空,先要舍己从人,知己知彼,触之则旋转自如”(李亦畲)。

4.用意不用力,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中气贯足,精神百倍”,“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动静缓急,运转随心”(陈鑫语),“意气君来骨肉臣”(《十三势歌》),“意气须换得灵”、“劲断意不断”(武禹襄语),“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五字诀》)。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taiji.net/newsshow.asp?articleid=967
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释义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没有错误。
五:外行领导内行 严格的来说,有两种方式适合中国学术界的领导:一是由高水平(世界一流)且具有管理才能的内行来领导,二是由具有管理才能的外行领导。而低水平的内行领导,是导致国内学术腐败的重要根源。事实上美国采用的应该不是外行领导内行,而是第一种方法,而中国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高水平且具有管理才能的内行寥寥无几。

为什么要用外行领导呢?因为内行之间存在利益的竞争,而外行与内行之间的竞争要少得多。内行之间的竞争主要存在对科研经费、学术名声及各种职务等方面。由于存在竞争,大部分的内行领导倾向于不会引进、培养和用水平高于自己或有高于自己潜力的内行,因为这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引进高水平的学者之所以有益,是因为高水平的学者敢于引进、培养和用高水平(当然可能也是比自己水平稍低的)的人才。至少,一流的学者敢于引进、培养和用二流的学者,而二流的学者一般为了自保,往往只敢引进、培养和用三流的学者了。

外行不存在这种利益冲突。外行不需要与内行竞争科研经费,也不需要接受科研评价,所以在学术声誉方面也不与内行竞争。正因为如此,外行才会大胆地引进高水平的内行。

外行领导内行,常常被认为由于对学术的无知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是有可能的,然而两害相权取其轻,相对内行之间的利益冲突对学术的危害,这种危害程度更轻而且可以通过建立咨询委员会等方法来减轻或消除。
六:宁作鸡头,不当凤尾 中性词,在不同的场合,情感不一样。意思是情愿在小范围内当家做主,也不愿意在大范围内受束缚。它既可以表示充满自信,也可以表示不思进取
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释义: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