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交通运输业

谁知道‘莱芜市的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莱芜市地处鲁中,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改革开放前,由于投资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公路等级率较低,几乎没有一级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远远不能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莱芜市交通运输业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运输能力,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1.1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7.94%。

一、以物流业为主的货运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我市物流资源丰富,钢铁类产品、姜蒜桃等特色农产品,是我市具备比较优势的两类产品。一是资源丰富,产品规模大。我市2007年钢材产量已达到1427.64万吨,发电量达97.15亿千瓦小时,姜、蒜、桃的常年产量分别在3 0万吨、2 0万吨和6万吨左右,产量优势明显,年物流量达到1亿吨。二是产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围绕钢铁类产品、姜蒜桃等农产品的运输、装卸、仓储、加工能力都比较强,车辆、冷库、检测等各种设施比较配套,发展专业物流的基础比较好,特别是钢铁生产能力的迅速膨胀,将产生强劲的物流需求。三是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我市地处鲁中,位于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结合部,周边8 0 0公里内有省会城市12座,人口稠密,市场广阔,高速公路发展很陕,周边与济青、京沪、京福等干线公路相通,特别是济青南线的修建,使我市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2007年全市货运量3772万吨,较1978年均增长20.19倍,年均增长11.1%。

二、客运量保持平稳发展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探亲访友、外出旅游次数显著增长,出游次数旅游业发展繁荣活跃。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08.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1.26%,带动了客运量的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客运量达1467万人次,较1990年增长1.79倍,平均增长3.29%。

三、国省道建设成效显著

1978年前,我市境内铺筑沥青路面的路段仅有泰(安)莱(芜)公路、博(山)徐(州)公路莱芜段,境内道路交通条件较差。至1987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初步发展,共有国境干线公路7条,境内总长232.6公里,桥梁82座3862.2米、涵洞683座7619米。有乡镇公路30条,长284.7公里。厂矿专用公路13条,长123.6公里。1988年后,境内公路建设重点为改造路基,加宽路面,增加沥青路面,提高公路技术标准。到1998年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交通部门抢抓机遇,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相继建设改造了明莱、韩莱、枣徐、泰莱、莱肥、薛馆、仲临等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有效地提升了道路通行保障能力,极大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334.5公里(其中国省干线总里程达到397.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36.8),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算148.46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省第六位;按人口算26.38公里/万人,列全省第四位。

四、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市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1993年9月4日,泰安至莱芜高等级汽车专用线(简称泰莱高速公路)竣工通车,泰莱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莱芜市高等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建成山东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博莱高速公路,2002年建成莱新高速公路,同年建成泰莱高速与莱新高速连接线工程。2007年12月,济莱青高速公路正式竣工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0.1公里,按人口计算达到每万人拥有高速公路1.1公里,列全省第1位。国省道及高速公路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我市交通状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齐鲁之要道、往来之通衢”,为我市快速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强与“半岛都市群”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强势交通支撑。一个以国道205高速公路、省道803线、省道242台莱线及省道244枣徐线为“四纵”,以济青南线高速公路、省道329薛馆线、省道332韩莱线、省道327临仲线为“四横”的纵横交错、干支相连、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国省干线路网主骨架全面形成。

五、农村交通面貌实现历史性突破

1978年底,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仅为370公里(包括国省道),其中乡镇公路仅有30条284.7公里。交通不畅,乡村客车通车里程少,人民群众出行十分不便,“睛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时莱芜交通最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交通部门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架牢质量、廉政、农民减负“三条高压线”,扎实推进农村交通建设,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继续加大了农村公路改造力度。2003年以来,交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启动了农村“双通”工程,2003年至2005年三年间,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786.5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750个,通客车行政村达到1056个,直接受益人口743728人,全市96%的行政村通了油(水泥)路,98.6%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基本实现了农村“双通”。截止2007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36.8公里(其中县道297.8公里,乡道415.9公里,专用路73.2公里,村道2149.9公里),桥梁达到478座18384延米,全市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8%,农村通路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增长里程之快、经济社会效益之好前所未有,成为农民群众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是交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二是加快实施了村村通客车工程。按照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积极探索农村客运市场管理的有效形式,对通村线路布局、运力配置、场站建设等实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共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08条,安装站点牌254个,通车行政村比例达到99%,农村客运网络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相信,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交通运输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08
莱芜作为一个新兴城市 这几年变化挺大的 运输业方面 通往东西南北的都有 而且交通也很便利 发展空间也不小 不说别的 就单单物流这方面 缺口就很大 通往淄博的物流只有一个 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