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随文写话的书刊

如题所述

谈谈《随文写话》的一些心得

写作常常是孩子们头疼的一件事,面对课外作业中的练笔、作文,常常半天下不了笔,或敷衍了事,其实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抓住上课的时间,利用课文资源来指导学生随文练笔,会让孩子们觉得其实写话作文并不可怕,还会练出无限的精彩呢!鲁迅先生曾经在论及写文章时说,自己的作文就是多看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语言规范、优美,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教师可紧紧依靠这些范文,指导学生随课文练笔,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习作能力。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写话练习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依托文本,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叶谰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所以我们要洞察入微,把目光着眼于文本的细微之处,潜心会文,体悟出别样的风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抓住 “饱经风霜”一词,让学生据词造段,给黄包车夫画像,成为该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于老师教学艺术的启迪,我也尝试着从细微点着眼精心设计课堂练笔。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发现课文中的一段细节描写颇耐人寻味:“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我就抓住“龟裂”一词大做文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用上几句话来描述母亲的那双“龟裂”的手。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情感纷纷被调动起来了,请看其中的一些片段:“母亲的手是那样的粗糙,手掌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一道道深深的口子在掌心纵横交错,就像干旱的农田,一条缠着一条。长年累月的操劳让母亲的手变得更加苍老,好像干枯的树皮。”“ 母亲的手曾经是那样的白皙,那样的柔软,可如今却像烧焦的木头。为了这个家,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她的手变得那么粗糙,像长了鱼鳞似的。”
这样的片段描写选择的“点”虽不大,但开掘的内容却深而广泛,“龟裂“这个词的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异客,而是深深地将一个用羸弱的肩膀负担起生活重担的母亲的形象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唤醒他们的创造潜能。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迅速提高。
小练笔是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的,在教学时针对所教的课文设计典型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写读后感,这里有学生学后的思考。又如让学生续编《凡卡》一文,有的同学写了凡卡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凡卡被活活打死了;有的同学写了凡卡依旧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他等不到爷爷的信变得麻木了;有的写凡卡收到了爷爷的信,但却是爷爷去世的消息……在交流这些续写时,很多同学都为凡卡的悲惨遭遇流下了同情的泪水,这更加深了他们对凡卡的同情,明白了沙俄时代穷苦儿童命运的悲惨,从而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练笔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不言而喻的效果。
语文是灵动的诗篇,是真情的呼唤。随文练笔源于课堂,但又高于课堂,它开辟了语文教学另一片蔚蓝的天空。规范随文练笔,让孩子们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去从容地记录自己思想的轨迹,去审视揣摩自己的体验与理解、创造和延伸。规范的随文练笔,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绽放如魇的笑容,为孩子们的生活添上绚烂的色彩。
例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课文学完了,孩子们仍沉浸在悲伤与感动之中,唏嘘不已。此时,我说:“此时,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下面就拿起你的笔,让内心的情感从笔尖上流淌出来。”顿时,情感达到了至高点,孩子胸中喷薄的情感如才潮水般流淌在笔尖:
比如在教学《三袋麦子》之后,我就向学生进行了有的放矢,这一矢就是“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学生的反应可热烈了,大家畅所欲言,感觉总也说不完、辩不清,说了还想说。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就来个顺水推舟、投石引路。“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大家都有话说,
如《珍珠鸟》这一课,我想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对“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理解。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很显然,不完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每位同学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请像作者一样用笔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
课文《庐山的云雾》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庐山的云雾景观。作者先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总起句概括介绍云雾的特点,然后把处在不同位置的云雾的样子用打比方的手法描绘得非常具体、生动、优美。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段的学习,我以钟楼广场的喷泉为内容,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把喷泉的各种姿态写具体、写生动。学有样本,练有范例,学生笔下的喷泉也独具魅力:“美丽的喷泉形态万千,变幻莫测,
有的直冲云宵,像一根通天柱闪着银光;圆球形的喷泉哪吒脚下的风火轮向前滚去,在半空散开,却似朵朵盛开的白莲花从天而降。”以课文经典段落为练笔的突破点,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五、在文章“空白”处练笔。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结尾,有两处空白处:“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两处空白处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练笔空间。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笔:司马迁忍受了怎样的痛苦?面对痛苦他怎样克制自己的?在这18年的每一天,每一个春夏秋冬,司马迁是怎样艰难地在竹简上写下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的?请你想象其中的一个场景,把它写下来。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的经历,想象当时司马迁忍辱负重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从这一点看,这个设计使语言具有了纵深和张力,此刻学生的言语实践,传达出学生“个性化”的言说,实现了语言的突围。此时,心中激荡的情感在笔端缓缓流淌,不仅丰富充实了文本的内涵,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自悟自得。
如在教学《生命桥》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笔:同学们,当老羚羊在从空中腾飞的那一刻,它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欣慰,难道它就不怕死吗?是的,它怕!但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它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看到老羚羊用自己的身躯,为年轻的羚羊驾起了生的路,此刻年轻羚羊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来吧,拿起笔,左边的同学写出老羚羊此刻的内心独白,右边的同学写出年轻羚羊此刻的内心独白:出示:(1)来吧,孩子??(2)谢谢你,老羚羊??在交流学生的对话时,我让左右两边的学生一一对应起来诵读自己的作品:左生1:来吧,孩子!从我身上跳过,这样你就有了生的希望;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记住:以后遇到危险时,一定要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通往生命的大道就在你的眼前。右生1:谢谢你!老羚羊!你让我知道了爱的力量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你为种族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为我们建造了生命之桥,你对我们的这份爱心,我们一定会铭记在心的!左生2:来吧,孩子,从我身上跳过去吧!我知道,你们不愿意让我离开这个世界,但是,为了更多孩子的生存,我们只好这样做,只有这样,种族的生存才能够延续啊!你们现在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们的人生路上还有很多的“山涧”在等着你们,你们一定要勇敢面对,也要像我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右生2:谢谢你!老羚羊!你用爱为我们化做了一座爱的生命桥,是你告诉我爱能飞跃一切困难,当需要我献出生命的时候,我会像你一样的!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出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这样的教学,既注重了词、句的教学,也教会了学生说完整、连贯的话,还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丰富了语言,同时为写话打下了基础,使读中学写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在理解省略号处练笔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狼和小羊》一课中当无奈凶恶的狼不想再狡辩了,朝小羊扑去??此处的省略号虽然省去了故事的结局却给了善良的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当然不希望小羊就这样死去,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续写故事。小羊采取了什么措施大战狼的呢?狼和小羊的结局又如何呢?学生们为“救”小羊各出奇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第八次》一文时,布鲁斯王子在受蜘蛛结网的启发下会怎样动员他的军队和他的百姓起来抵抗呢?但是文本并没有细细描述,这就给阅读提供了一个空白空间,必须加以补充,以达到阅读心理的平衡。此处练笔,正是顺应了学生的阅读空白需求。并以此里来丰满人物形象,通过理解他激奋人心发言来感受的他抵抗到底的决心。有的学生写道:“蜘蛛织了七次网也失败了,但是第八次成功了,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坚信,只要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会属于我们的!”“苏格兰的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外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一定要起来反抗!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像蜘蛛一样取得胜利。”??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呐喊,那一声声撞击心灵的呼喊,填补了课文空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这种创造性想象更多地受到学生的心理、思想、感情、知识、经验、个性等的影响,因而也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这段共三句话,先总说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然后具体介绍黄蝶谷和彩蝶谷。这种先总说后分说的段落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而且其中运用到的比喻句也让学生有了更形象的感知。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还会有什么样的蝴蝶谷,并注意抓住该蝴蝶谷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来进行练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也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外出的不多,但对校园很熟悉: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环节“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他们分别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写道:第二天,小骆驼又见到小红马了,小红马还是用嘲笑的口吻说:“我都嘲笑你了,你还好意思出来,真不知道害羞!”
小骆驼笑着说:“看人不能看他长得美和丑,要看他有没有用处。”“哼,那么丑,会有什么用处。”小红马自以为是地说。“我带你到沙漠里走一趟,怎么样?”小骆驼自信满满地说。“走就走,有啥了不起!”于是,小骆驼和小红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没有走多远,小红马的腿就陷进沙子里,小骆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小红马拉了上来。没走几步,小红马就累了,肚子饿了,愁眉苦脸地说:“有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我的肚子好饿呀!”说话间,突然一阵铺天盖地的风沙吹了过来,他们俩赶紧把眼睛闭上。可是,等风沙过去了,小骆驼一下子就把眼睛睁开了,而小红马睁了半天也没有把眼睛睁开。小骆驼由于长长的睫毛的保护,眼睛里没进一粒沙子,可小红马的眼睛里进了一大堆沙子,还是小骆驼帮他把沙子清完。小红马想想自己以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地对小骆驼说:“谢谢你,你真棒!”
看,学生把读到的,学过的语句灵活地运用于写话中,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使作品更赋予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