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突破认知,成为职业高手

如题所述

怎样成为职业高手之:理想与立志

想成为高手首先是理想与立志。我很讲究这点,我找合伙人的时候首先是问他有什么理想,如果这个问题没讨论清楚之间想别的都是胡扯。找普通员工我没有机会和他们细谈,找合伙人和学生我都是非常认真的和他们谈。因为真正的师生关系是一生荣辱与共的。
在我的理解里面,如果你真想成为职业高手,首先是要在理想和立志上下工夫。为什么理想和立志要在首要位置?
《孟子》:“士何事?尚志!”
朱子曰:“书不熟,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志不立,天下无可为之事。又曰:“志不立,则一齐放倒了。”
陆子曰:“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梁启超说“立志之攻克,有数端,必须广其见识。所见日大,则所志亦日大!”
你的所见不大,肯定你的所知肯定也不大,这是梁启超的说法。
和君的普通人生观是:学习和立身以立志为先,没有理想主义精神的广袤照耀,人生中将暗淡无光,度日如年!
和君固执地认定:一个心中没有指向之火在燃烧德人是没有培养前途的。人生在世,连理想和指向都没有,那还培养你干吗?没有理想,学什么,为什么学都没有依据和坐标。
真正的大理想,是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襟气象。否则,人生就会很局促,甚至很危险,容易滑落成蝇营狗苟、小肚鸡肠的鼠辈,也可能滑落成欲望燃烧,焦虑躁动的狂人。日本那样,人生永远都走不出大格局、大模样、大气魄。理想主义精神,并不是出世的,超凡脱俗的东西,而是极其现实意义的,很生活化的东西,理想和信仰是魂魄,人生在世,一日理想不立,一日丢魂失魄,只有真正有理想的人才能站在智慧和和灵魂的高处,宠辱不太牵挂,顺你不失心智,良骥伏枥;伺机而动。
济慈: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做自己的苦难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谁也成不了真正伟大的投资引火家,除了什么样的人?( 有伟大理想和志向的人)。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成为一个职业高手,你想成为职业高手吗?请树立伟大的理想,立下雄心壮志。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是很容易的事,热血沸腾理想就确立了。但是不能把这个理想变成一生的努力的话,谈理想是自取侮辱。

怎样成为职业高手之:知识底蕴的建筑

A.确立一个基本认识:底蕴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职业高手。
B.端正学习态度
第一,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分数多少无所谓,不要追求考高分。我们要回归到学习的本原动机上来,即学习就是为了学习,为了成长和增智,为了武装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只有多贡献,人生才能多得到。
现在尤其是像清华,北大的孩子优秀惯了,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较劲,他会在95分,94分之间浪费自己的很多时间,其实一点必要都没有。你要真有志向,早就应该看透,那些东西一点意义都没有。北大的校长就说你都考进了北大,总是考90分,100分干吗?他那次跟耶鲁大学的校长对话表达这个观点,我觉得不错。
第二,学习要远离流行和快餐,要避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为了矫枉,我们不惮过正,说得极端和偏激的一点,流行什么,就最好不看什么。比如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你就别看《奶酪》,流行超女,你就及早远离超女。
但是我很喜欢看于丹,我强烈的推荐我的同事们看,我说这个绝对是矫枉过正的。你在学习期间绝对要避免快餐式的文化。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非常快餐化。
第三,把牢固确立这样的学习立场当做人生战略来定位:沉潜内修、蓄深养厚、十年一剑、厚积薄发,而不是表面上的才华横溢。
才华横溢在我说来是一个贬义词,不要停留在那个表面上,要看自己内心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C什么叫合理的知识结构?比如说你想成为物理学大师,你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你找王明夫这样的就是胡说了,我怎么知道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可以支撑你成为物理学的大师?你要是问我想成为战略家,想成为投资家的战略高手,我很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你按照我的要求建立知识结构就是合理的。只有知识结构建立起来了,你才知道上学期间从本科生到博士应该听哪些课,读哪些书,学哪些知识。我们一生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学到最后一堆知识在你身上都没有用,不能转变成你生活的力量,脑袋变得非常复杂。这个东西在上学的时候,对于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出比较清晰的定义,这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想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想成为投资银行的高手,要由四个知识模块构成:管理学、产业、资本、国势。这个知识结构足以支撑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经理人、咨询师、投行家。
可以形成这样一个图,管理( 商科+法科),资本、产业,这些就可以使你成为一个高手。读经管学院的博士,我可能要和他讲要读民商法,公司法,民商法要很熟。读法律的人要尽快的搞清楚资本市场是怎么回事。这些都差不多了,我要告诉你看哲学史,文学史。有的人讲了,王明夫太忽悠了,你带我做投行,你要我看那些东西干吗?这些知识,这些作为一种专业知识会给你形成一种专业能力,这些能力只能支撑你成为一个性能非常好的高手,如果想成为高手仅仅成为工具是不可以的。性灵你要开发出来,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怎么学?你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能开发出那些东西,看托尔斯泰能开发出来,看《战争与和平》能开发出来,《追思自然》这类书能够开发出来。你作为一个高手行走于江湖的时候会有一种魅力无形散发。这会支撑你在面对星巴克的CEO的时候,你会和他很好的沟通,否则你只会问财务报表,不能成为真正的高手。
我的书单里面有长长的文学鉴赏的书。要读朱光潜的书,要看正宗的东西。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支撑职业高手。就是怎么定义合理这个东西是要建设的,要有体验的,并不是谁都能胡说。我给我的学生提供学习的知识体系,我自己发展多目前的阶段,我是非常有底气的。只要按照这个方式学,清华和北大的同学同时进了摩根斯坦利,有的人到了一个高度就是上不去,问题是在清华学的时候东西不一样。底蕴的厚度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散发出来的,并不是目前找工作就能散发出来的。因为有可能他比你更闪亮,比你长得更标致。也许他在面试的时候表现比较好,你表现得不够好,你就可能落选了。最终你能走多高肯定不是通过一次两次的闪亮表现决定的。
我从来不是很关心我的学生,他是否找到了一个好工作。我觉得找到找不到好工作无所谓。问题在于你能否有这种底蕴,积蓄了这种能量。这种能量释放的时候你自然是光芒四射的,你没有这种能力,只要单位很好的时候你是一个职场精英,单位倒闭的时候你成了一个职场废物。他是在那个系统里面能运转的零部件,没有真正的功能。我觉得一个职业高手最重要的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向内求你通过底蕴的蓄积,蓄积起来你的生命的动力和能量,这些东西迟早会释放的。释放的时候就是你事业成功的那天。
D如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于我的学生,我的员工经常要求和君咨文化当中有一条是不可一日不读书。这要成为你一生的习惯,我就是这样,从来没间断过。我是要求如果你想成为职业高手建议养成这样的习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受益无穷。
建议:绅士一下自己目前的知识结构是怎样构成的,知识底蕴深厚还是浅薄?以目前的知识结构走向未来,将来会怎么样?如果你不能发狠读书,终究一天你会很感慨的说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果你想成为投行,我建议你建立这样的知识结构,一生受益。

怎样成为职业高手之:实践出真知

——理论是苍白的,生活之树常青
16世纪培根就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从本科一直到博士,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知识不少,上职场后却表现不出“知识的力量”,往往被人当作眼高手低的傻博士,博士不傻,反倒成了稀罕事。
华尔街的投行估计也知道这点难,所以他在中国大陆招聘人,首先只认北大清华的,第二,只要是博士,就是有三张嘴能说过他,他也不要你。博士有很多的知识,但是在真正的日常生活里面就没有力量。
职场上表现不出“知识的力量”,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是:你只有一个个知识模块甚至是一鳞半爪的知识碎片,而没有融会贯通的商业逻辑和商学精魂。再往深探究,一是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高人和名师指点,学了一堆死知识,却的不到点化和激活。二是学习的过程中学风和态度不正,学得蜻蜓点水,不深入,不扎实,对知识只停留在了解的层次上,没有进入理解的层次。
通过展示“真实的世界”和资深人士的心得传授,能够激发热情、激活知识、升华思想,把知识模块和知识碎片点化成一种商业的逻辑和商学的魂魄。所以和君的教学总是围绕真相和实战来展开的,带领同学们面对深入本土商业院生态,在真实的商业情势和管理情景,激发学习动力,拉动增量知识学习,感受商业种群无限繁多的宏大交响。
我往科班的里面走得很深,如果走到现实的世界当中路也很长。要从知识体系里面走出来,有的人一生都回不来。他只能在那个知识自成逻辑体系里面成为一个高手,这些人就被称为学术大师。但是他的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不知道,他也没有能力处理。
像我这样的人带不出一个学术家,不可能在世界学术上有地位。但是如果带职业高手我很清楚应该怎么办。因为我看出了实践出真知。
和君的课程总是鲜活的、敏锐的充满魅力的。

怎样成为职业高手之:建立走向成功的生活常态

成功应该是水到渠成,水滴石穿,而不能依靠激情燃烧或轰轰烈烈的拼搏和冲刺。真正的事业远行者,必须回到生活常态和朴实无华上来,把对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蕴的蓄积,胸襟气度的养成等等,转变为一种天长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然后成功就会在不远处或远处等你。
和君固执地认定:激情只能点燃梦想,习惯才能成就理想!所以和君极其强调养成一批好的习惯。
现在经常听的是一些培训,卡耐基等等,你就等于是吃了一颗“春药”,你的人生该干吗还是干吗,手舞足蹈以为自己真的很成功。成功学是什么?是“春药”,对于人生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你真是一个事业远行者必须要回到生活常态,一天天的日子过下去,哪天米发现自己真的有点成效了。不然整天追求想成为一个伟大的银行家。
1、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什么书?朱光潜说:“许多流行的书只是应和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岿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去读书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欧洲有一个思想家讲读书的,他说什么叫做经典?经典就是你读了一万遍再拿起来读还是第一次读的感觉。流行的书害了很多人,所以我对中国出版界极其没有好感。我说凡是机场卖的书都是垃圾。做事的人很厉害,他是能把那些吵得呼风唤雨。读书要有选择的,因为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家想想看,我们的一生大家都是平等的,唯一的资源就是一生的时间,你活80年就有80年的时间,时间是你唯一的资源。你一定要讲究你的资源配置产出率最高,时间配置是最重要的事情。
2、不可一周不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我现在带的学生提的要求是每周跑5000米,读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做不到这点我懒得带你。我6年前带第一届学生的时候就这样要求的,他们现在面对要连续工作几天几夜的时候才意识到做投行就是拼身体。
3、做好时间管理,让现在的行动拥有未来的意义,不要把时间配置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你要讲究你的人生产出率,把握这两条选择。
4、始终保有雅兴、浪漫、审美和诗意情怀,比如人生不可不春游,懂得仰望星空的意义、始终像初恋一样真诚的投入爱情而不是变成情场油条。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现在带的学生都是接近80后期的人,这些人脑子很快,信息量很丰富。但是碰到任何事,包括任何人,他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这个事对我有什么意义”,很少问“我对这个人、对这个事有什么意义”。我要跟他谈心的时候就指出这点。我说,王老师看到你身上有一个毛病。你要是问“这个人,这个事对你有什么意义”,这是对的,但是加上问“我对这个人,这个事有什么意义是很好的”。年轻人要回去向圣贤讲的道理学习。我看美国的各大商学院,专程跑了一个星期,到哈佛的时候正好去了肯尼迪的政府学院,那个牌子,花园里面的墙上刻着肯尼迪就职演说的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事,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我说这句话刻在这里真是不容易,因为美国人的思想是个人主义思想。为什么肯尼迪喊这个能成历史?因为那时候是古巴危机,苏联的冷战威慑已经非常强大了。肯尼迪上来的时候,美国民众已经感觉到国家危急了。肯尼迪放弃了他的主流美国哲学喊出这句话,好象是共产主义的人喊。美国哲学主流一个是当年文艺复兴时开始的以人权为上的人权主义价值观。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元首可以违反主流的哲学主义。一个是肯尼迪,一个是奥巴马,奥巴马现在号召民众渡过危机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道理要在克林顿喊早被哄下台了。为什么奥巴马喊就可以?因为这个社会走到目前这个阶段了,他这样说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同。
中国将来一定是这样,我们价值观来是集体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一定是毁灭性的。做这个东西,年轻人要回到古代圣贤里面找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要整天问别人对你有什么意义。
6、学会自我检点反省,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自己,而不是归因于环境和别人。
7、修行在于细节,小节就是大节。
8、致力于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应对紧急的事情,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重要的事,有病了去看医生是紧急的事,好好学习夯实底蕴是重要的事,临考争取过关,毕业时谋得一个好职则是紧急的事,消防是重要的事,救火是紧急的事,以此类推。这个时候求老师,求家长,骂政府都是不对的。你现在找不到工作一定是上学的时候有重要的事没做才导致紧急的事情你没办法处理。这时候让政府和学校为你解决就是你不对。
9、真诚、老实、客观。

和君的人才观是这样的:天资禀赋各不同,能力才干有大小,知识水平有高低,只要能养成上述好习惯的人,就是值得尊敬,值得指望,值得培养的人才。就是合格的毕业生。否则,天资再好,才干再强,知识再多,都不是合格的毕业生。
莲花初绽,动人心魄,观者如云,岂知在绚丽繁华的背后是长久的寂寞等待,寂寞等待总归是一种心灵的煎熬,能够在这种心灵的煎熬中坚守,日后就是一种成就!
建议:审视一下自己目前的习惯是什么?你认同这样的人才观,成功观吗?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认同我们的成才观,只是我分享个人感受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