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2-27
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小时候,上学是为了识数、认字,不然挣多少工分都不清楚。后来,上学时为了考大学,改变命运。大学之后读研读博等,才真正对知识有了足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在学生眼中看到那种单纯的兴趣和求知欲。
很多人上学可能真是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这些可都是好东西。
在我们为了车子、房子、位子、票子,咬牙切齿念着书的过程中,或者有了开着车子、住着房子,坐着位子、数着票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一点,那些基本的常识、那些简单的逻辑,那些起码的同理心都去哪儿了?
什么是常识?就是没有人天生应该对你好。
什么是逻辑?就是基于上面的常识,你不能无缘无故地要求别人对你好。
什么是同理心,就是基于上面的逻辑,当你希望别人对你好的时候,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对方会怎么想。
这是教育应该承载的使命吗?一个人如果缺乏常识、逻辑混乱、没有同理心,责任在教育吗?我们要怎么受教育呢?我们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
以后,有机会的话,跟大家充分地交流这些困惑吧!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8
因为21世纪初期,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类进入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因此,大学不应只是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应主动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此相适应,大学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另外就是因人而异啦,有的人有家庭背景不错的,即是是没有高的学历,一样混的不错的啦。
看你怎么看待咯。有条件的就学多点,终归对自己有好处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