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外交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实践:1、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实践:1、中美关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意义: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与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1971年10月25日,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实践: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24
你好,
新中国外交史总结
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
A、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
B、《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
C、建国当天:毛泽东宣告:愿与平等待我之国家建交.
2、建国初期的外交
A、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对华“三政策”.
B、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为巩固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两大阵营对立的形势有关)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3年为解决中印、中缅关系而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
C、外交成就:
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
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
A、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
B、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
A、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高).
C、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同中国建交热潮: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E、外交政策: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
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C、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建国以来一直延续着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传统政策).
D、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E、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政策).
第2个回答  2015-02-24
一、建国初期,只有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承认新中国,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战略(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二、1958年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而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立,中国采取有针对性突破战略,与西欧国家开始接触,取得了一些外交进展,比如1964年和法国建交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外交陷入低谷,和周边国家关系开始恶化,中国开始贯彻“备战备荒”的战略。
四、1971年林彪“爆炸”后,外交工作重新开始走向正轨,由于中苏关系紧张,中国采取和美国不断缓解双边关系,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为契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合法席位为标志。国际社会形成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狂潮。毛主席的“三个世界”经典论述得以发表,中国外交开始步入国际舞台。
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外交逐渐采取多元化,1979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美掀起“中国风”,1978年中国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恢复双边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不断改善,但同越南进入“外交冷却期”(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使中越关系跌入谷底)。198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
六、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中国外交正式进入“多边外交”时期,同俄罗斯关系不断增强。同美国、西欧等国关系不断发展,1990年同越南关系开始缓解并进入正常发展阶段。1992年同韩国建交。1994年中国同朝鲜关系由“冰点”开始“回温”。中国外交开始“全面开花”。中国先后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和地区性组织;1996年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创立了“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于2001年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乌兹别克斯坦加入。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欧盟、阿盟、非盟、伊斯兰会议组织、海湾国家联委会等组织关系不断深化。相信中国的外交会更加出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