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银行存款反应的经济学原理

以下转载自知乎:

(1)首先,开银行是有门槛的。储户将钱存到银行,是有风险的:银行倒闭了怎么办?存款去不出来怎么办?为了应付这种风险,央行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必须放一笔钱在中央银行(冻结了不允许使用),一旦银行发生危机无法支付储户的存款,央行就可以使用这笔钱来支付储户的存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
问题是:这个存款准备金,多少才合适呢?太多了,一大笔资金被冻结了,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产生不了利润就是一种损失;太少了,又无法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所以一般央行都是根据银行的吸储规模来确定存款准备金的规模的:假设银行的吸储资金为100亿,央行就要求银行拿出10亿来作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就为10%),剩下的90亿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流通。
事实上,这个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根据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不断调整的,达到释放流动资金到资本市场上(或者相反目的)。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十分庞大,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下调一个百分点,都会从市场上抽走(或者像市场是释放)N多个亿的资金,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2)利息问题。
这个要涉及到银行的本质:吸储和放贷。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中介,银行将储户的资金集中起来,并不是放在那里睡大觉,而是贷款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收取贷款利息,然后再有钱给储户支付存款存款利息。(企业贷款赚了,就能归还银行的本金和利息;亏了还不起钱,就是银行的坏帐)。
我们个人,通常是作为储户来跟银行打交道的,就是给银行送钱;但如果是企业的话,就会像想办法从贷款。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银行放贷/企业贷款的各种故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在这过程中,银行就是一个中介,跟婚介/房产中介没什么不同,就是将需求/供给双方拉到一起,只不过不让双直接接触而已(否则就是非法集资或者高利贷了)。一般中介是通过收受续费来盈利的,那么银行呢?答案就是利息。假设银行吸储100万,每年支付存款利息4万;然后将这100万贷款给企业,每年收取贷款利息10万。那么银行从中就赚取了利息差6万了。
在生活中,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贷款利率远比存款利率要高,这就是的盈利所在。

那么在宏观层面,上调/下调利率,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要知道在一定时期内,某个经济体(例如以国家为单位:中国)的货币供给总量是(近似)固定的,这个总量是根据经济体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说想要多少就多少。如果货币供给量大于实际需求,就会造成货币贬值,大家手上的钱不值钱了;如果太少了,所有的经济参与者都会感到缺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
在某一时刻,货币供给总量又分为两部分:可流动的资金(生产、消费等流通领域),和不可流动的资金(银行存款等)。在货币供给总量固定的情况下,不可流动的资金越多,可流动的就越少;反之亦然。

那么上调利率,对储户来说,同样一笔资金存在银行能拿更多的利息,自然更愿意存到银行,而不是拿去消费;同时,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利息更高,自然也会减少贷款。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减少了。
反之:下调利率,就会鼓励储户将钱拿去消费,同时鼓励企业贷款进行是生产。最后就会增加市场上的流动资金。

因此,上调利率就相当于从资本市场上抽取流动资金;而下调利率就相当于向资本市场释放流动资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