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世出现的先后顺序

如题所述

唐朝的盛世顺序排列为下:
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元和中兴的唐宪宗

一: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二: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得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
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三: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唐宪宗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治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04
唐朝盛世有3个。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200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李渊李世民统一中原与南方,为贞观之治创造了条件。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对君主专制统治稳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吸取隋亡教训,纠正前朝之弊端,调整统治政策,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征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经过多年精心治理,终于大唐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其时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2、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唐玄宗时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而且其也很善于发现人才(早年)。姚崇、卢怀慎、宋璟、苏颋、张嘉贞、源乾曜是开元前期玄宗精心选拔的六位宰相,均是通晓治国方略,尽心操劳国事的名臣。唐玄宗依靠这些贤臣在稳定政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
  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完善法制,删辑律令格式,编纂《唐六典》。农业上静民劝农,检括户口,开垦荒地,提高亩产。设置四监管理官府手工业,民间手工业也发展迅速。繁荣商业,金融机构柜房出现,互市与海外贸易发达。
  正是由于开元初期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全国经济迅速繁荣,迎来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开元盛世。

  3、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
  唐宣宗致力于改善安史之乱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他先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十分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史称“大中暂治”。
  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克复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宗庙,雪耻二百年间。”使得大唐国势复振。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
  宣宗自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慑气。繇是政刑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馀年间颂声载路,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之文景不过是也。——《册府元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2
治世为稳定的兴起,盛世为鼎盛期然后盛极而衰。唐朝先后出现的盛世:
一、从唐太宗贞观之治627年开始,经唐高宗的永徽之治达到第一个鼎盛局面,在683年结束并已显现武周代唐的趋势。
二、从唐睿宗二次即位710年开始,经唐玄宗的开元之治达到第二个鼎盛局面,在755年结束并爆发安史之乱。
三、从唐宪宗元和中兴806年开始,经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达到第三个鼎盛局面,在768年结束并爆发庞勋起义。
第3个回答  2015-08-04
贞观之治。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23年盛世,599年-649年。
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
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未算武周政权)47年—859年。
第4个回答  2015-08-04
您好,题目呢?是贞观之治,再永徽之治,然后武则天的贞观遗风,然后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