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介绍

如题所述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扩展资料:

汉朝重大历史事件:

1、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2、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

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出使西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5
西汉
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初期的皇帝为避免秦朝的经验,采取安民的措施,恢复国家的力量。刘邦沿用了许多秦朝的制度,比如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汉律也基本上是基于秦律上制定的,但对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这些措施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很快的恢复,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减轻人民徭役的负担,减轻刑罚,历史上被称作文景之治。同时汉初的皇帝们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都为汉武帝的强盛时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对内他使用推恩令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力量,禁止诸侯国自己制造钱币,改革了选择官僚的制度,提倡儒学,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对外他攻击匈奴,解决了匈奴的威胁,打通西域的丝绸之路。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代价的,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将刑罚也再次加严。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

汉昭帝和汉宣帝恢复了文帝和景帝的政策,史称昭宣中兴。

西汉晚期国家税收再次加强,加上一些天灾人祸以及皇室内部的混乱,为王莽篡权提供了机会。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同时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尽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西汉文化的影响。

汉初道家的影响比较强,从武帝起独尊儒家。

司马迁所著《史记》在中国的历史学和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西汉时成书的,从西汉时期开始中国也有非常详细的天文记录,包括公认的人类第一次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此外针灸和造纸术可能是在西汉时期被发明的。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朝,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朝,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 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同时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经过光武帝、汉明帝(58年—76年在位)、汉章帝(76年—89年在位)三朝的治理,东汉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由于后来由于皇帝年幼,导致了东汉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局面。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东汉宣布灭亡,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东汉历12帝,共195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17
  历史简介:
  汉朝(前202—8年,25—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29位皇帝,享国405年。汉代因尚火德而被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故称刘汉。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之争获胜建立西汉,汉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汉文帝、汉景帝相继休养生息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被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之治 。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中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和党锢之祸,于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公元2年,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第3个回答  2005-12-17
1、汉朝一劳永逸的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曾称霸东北亚一时的强大匈奴人开始分裂,其中一部分到了东欧,他们不但成为了西罗马帝国的掘墓人,还引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迁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朝大破匈奴,改变了的不仅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深刻的影响了世界。

2、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交往过程中,汉朝摸索创立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羁縻手段。其“和亲、征伐、迁居、编籍、同化”等具体方略,更是成为了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事务的“葵花宝典”。同时,中国历代汉族政权浓厚的“华夷”思想,也由此得到强化,而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中扮演了极为独特的角色。

3、罢黜百家,独遵儒术。中国的封建帝王们,从此找到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精神武器”和“理论依据”。以某一种学术思想来统治国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比外国神权统治最高明的地方。西方的帝王术直到中世纪末期,才由意大利人马基雅威利较系统的整理总结出来,真是落后的可以。

4、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不但其国势蒸蒸日上,而且汉代人的进取精神也非同一般。张骞班固的经略西域,卫青霍去病的驰骋沙场,皆是如此。尤其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西方交流渐入佳境。而罗马帝国权贵们对中国丝绸的狂热需求,更是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据外国历史学家分析,由于大量使用白银换取中国丝织品,罗马的贵金属严重外流,这最终成为了罗马帝国财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5、汉朝在削藩上的经验教训,成为了后世处理同样问题的参照系。凡是没有汲取汉朝分封藩王教训的王朝,如西晋和明朝,都发生了皇族内战;而那些坚持了中央集权的王朝,如清朝,则能够保持住皇权的稳固。清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不仅具有“汉景帝七国之乱”的特点,也带有“异姓王”的特征--而这正是当年刘邦最大的心头之患。

6、汉朝宫廷斗争的残酷,外戚宦官的擅权,给了后世王朝以莫大的刺激。虽然这些问题此后一直困扰着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但汉朝宫廷史所具有的强烈警示作用,还是不可低估的--自宋以后,宦官控制皇帝的历史悲剧就很少再上演了--明朝虽然有宦官干政现象,但皇权仍然至高无上,不可侵犯。明朝擅权宦官的倒台,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句话。这同汉唐宦官掌握皇帝生杀大权,绝不可同日而语。

7、汉朝充分吸取暴秦覆亡的前车之鉴,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其“轻徭薄赋、修生养息、宽仁慎刑”的治国思想,成为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创造一个又一个盛世的不二法门。

8、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春正月,“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使者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帝赐其印绶。印即“汉倭奴国王”金印。请注意--这里接受我天朝册封的倭奴王,正是其后绵延千年的日本皇室的先人,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前,日本王室即已甘为我大汉“倭奴”。

两汉时期政局稳定,生产力飞速发展,开通了丝绸之路
第4个回答  2005-12-17
强盛的封建帝国--汉朝
建都长安的西汉帝国

秦朝末年,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加残酷,老百姓怨声载道,于是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失败以后,继起领导农民战争的是项羽和刘邦。公元前 206年,刘邦的军队攻陷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秦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了将近4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gai1)下被刘邦的军队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便拔剑自杀。项羽一死,刘邦得了天下,就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后建立的朝代。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许多奴隶也恢复了自由,农业经济因而在汉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铁制的农具在汉代大量使用。汉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牛耕的时期。从中国多个地区所发现的汉代人工凿井,可以证明当时的农民已经普遍地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此外,在同一块农耕地上每年轮番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代田法”也开始出现。 1:开沟作垄(long3)
将农作物的种子散播在沟中

2:逐次培壅(yong1)

作物长出幼苗后,进行施肥,使苗茁壮成长,能耐风旱。

3:土地轮番使用

西汉建立时,北方的匈奴不断地侵扰中国,掠夺中国人民的财物,汉高祖刘邦曾经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但因财力与物力不足,无法在军事上完全阻止匈奴的侵扰。到了汉武帝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大为增强。汉武帝于是起用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对匈奴发动多次自卫反击战,终于瓦解了匈奴的军事力量,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和要求进一步实现思想统一,接纳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大一统和尊君的理论,屏弃百家,独尊儒术,在太学中设置五经博士,宣讲儒家的经典《诗》、《书》、《易》、《礼》、《春秋》。从此,儒家思想便被确定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天子”代表上天治理天下,是万民的主宰,因此应该拥有一切的权力。他也鼓吹“天人感应”,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上天的监视,因此应该顺从天意,如果违背天意,就会受到警告,遭受水旱天灾或地震之类的磨难。不过,人也可以用行为感动上天,以消灾解难。

定都洛阳的东汉帝国
西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逐渐腐败,到了汉平帝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王莽掌握了西汉王朝的大权。到了公元8年,王莽索性篡(cuan4)位(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王莽夺位后,曾设法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可惜改革不得其法,反而加深了社会矛盾,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推翻了王莽政权。公元25年,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的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洛阳。洛阳在长安的东面,因此,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王朝为东汉,以别于刘邦建立的西汉,刘秀便是汉光武帝。汉光武帝成功地推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复兴汉朝,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光武中兴”。

东汉在科学上取得了夺目的成绩。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减低了造纸成本。在天文学上,著名的科学家张衡论证了天地都是圆的,日月星辰都在不断地转动的道理;他也基本上论证了月食的原理,指出月亮不会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照,当日光被地影遮住时,就会产生月食现象。

张衡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利用地震波来测定地震的方向。地动仪于公元132年发明,并在公元138年准确地预测到离洛阳一千里以外地区的地震。地动仪的制成,比欧洲制成相类似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东汉也是医学发达的时代。中医的重要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成书于这一时期,作者是汉末名医张仲景。东汉末年好多人死于伤寒症,张仲景一面继承前代的医学成果,一面搜集民间药方,并结合个人丰富的临床经验,写下了《伤寒杂病论》,有系统地整理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时期的杰出医生还有华佗。他擅长内科、妇科、小儿科和针灸,尤精于外科。他配制了“麻沸散”,让病人服后麻醉,再开刀动手术,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法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华佗的医术,反映了汉代医学的高超水平。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灾荒连年,广大的农民无衣无食。河北人张角见民不聊生,便号召农民起义推翻东汉政权。起义军头裹黄色头巾,称为“黄巾军”。汉朝与起义军断断续续战斗了几十年,最后虽然平定了“黄巾之乱,但国力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以致东汉政权奄奄一息。中央政权的脆弱导致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互相征讨。到了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为“三国时代”。

公元220年,魏国曹丕(pi1)代汉称帝,东汉灭亡。汉朝前后经历了426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