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如题所述

生长初期:

(1~10d)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10~20d)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

生长中期:(20~50d)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

生长后期:

(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

扩展资料: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在自然条件 ,雌蛙每的产卵总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而蝌蚪的存活率仅有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蝌蚪一般在母蛙产卵后经人工孵化8~15d孵出。

刚孵化的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方,体质较弱,活动量小,通过卵黄囊供给营养,不进行开口摄食,3d后,可以投喂外源性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及生长需要。蝌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3~25 ℃,适宜pH在6~8之间,蝌蚪生长缓慢,自蝌蚪变态成幼蛙约需要60~80d,一般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各个时期蝌蚪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蝌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5

青蛙在水边产卵后,经过一段时间,卵就会孵化成蝌蚪,并以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做食物。约一个半月后,蝌蚪尾巴的根部开始膨胀,一个星期后长出后腿,随后前肢开始成形,尾巴同时会缩短,这时候,小小的蝌蚪就变成小青蛙。

扩展资料

1、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2、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蝌蚪

百度百科-青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18

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1、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2、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3、发育到一定时期,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

4、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扩展资料: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小时候叫蝌蚪,在水里生活。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春天的时候,青蛙妈妈的卵产在水里,这些卵经过四五天就会变成蝌蚪。它们一天天长大,长着长者,就先长出来两条后腿。再过些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也慢慢变短了,最后,尾巴就没了。大约经过两个月,蝌蚪才能发育成幼蛙。蝌蚪用鳃呼吸,变成青蛙后就用肺呼吸了。这时候,小蝌蚪就变成了小青蛙,也可以上陆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蝌蚪

第3个回答  2013-12-02
在青蛙繁殖季节,雌蛙将卵产在水中,雄蛙随即排出精液。精、卵在体外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膜内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从膜内孵化出来。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经过几天以后,长出了口,能够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再过些时候,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身体外面逐渐出现侧线,心脏发育成一心房一心室,从外部形态到内部构造都很像鱼。大约再过40天,蝌蚪又发生了进一步变化,先开始长出后肢,然后又长出前肢;尾部逐渐缩短;内鳃消失,肺形成;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变为二心房二心室;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不再像鱼,蝌蚪已变成了幼小的青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为成蛙。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的孩子。青蛙妈妈的卵产在水里,慢慢的就孵出了小蝌蚪。这些蝌蚪小的时候很像鱼,它们一天天长大,长着长着,就先长出来两条后腿。再过些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也慢慢变短了,最后,尾巴就没了。这时候,小蝌蚪就变成了小青蛙,也可以上陆了。春天的时候,你就可以请爸爸、妈妈带你到小河边捞两只小蝌蚪,放在玻璃杯里,只要你天天仔细看看,就会看清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参考资料 http://site.dcjy.net/swkt/ktcg/ztwz/yw2/%E5%B0%8F%E8%9D%8C%E8%9A%AA%E6%89%BE%E5%A6%88%E5%A6%88/%E8%9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