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

如题所述

因为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的女性大多不会接受教育,对于古代的男子而言,认为建功立业和保卫家国的事情交给男人来做就好了。对于女性而言,因为古代的女性地位都很低,因此便认为女性不需要接受教育,只需要待在家中侍奉好公婆,做好家务,有钱的话,学些琴棋书画就好了。

在古代,即便是有钱人家的小姐,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庭中,读的也是三从四德的书籍,所以对于有钱人家的小姐来说,最多的还是琴棋书画,或者是三从四德。对于古代的贫苦人家来说,因为当时的书本和笔墨都是很贵重的东西,因此在贫困的家庭中,只有男性才会有读书的资格,而对于女性而言,只要侍奉公婆或者是干农活做家务就好。

不过,即便是男性,对于古代的贫苦人家而言,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的话,那么必然是耗费整个村庄的力量,或者是整个家族的力量。所以一般来说,对于贫苦人家而言,大多数的男性都是没有读过书的,而对于地位很低的女性来说,就更别提了。

因此,当时的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教化,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原因,女性是不会读书的。并且将“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灌输给女性,从而让女性一直遵守这个规则去进行,这对于古代的女性而言是可悲的。虽说古代并没有规定女性不能读书,但是在古代,对于男性来说,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会动摇,因此会选择让古代的女性不读书,即便是读书的话,也是学一些三从四德,对古代的男性地位有利的知识。因此,对于古代女性而言,在他们的心理也是一直都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一直都在让女性臣服,臣服这个男权的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7
其实这是重男轻女的一种借口,教育上女性得不到太多的资源,是一定性别歧视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20-05-27
因为古代比较重男轻女,他们认为女主天生就是在家辅佐家庭,而男子应该在外顶天立地。
第3个回答  2020-05-27
这样才符合父系社会对女性的要求,那个时候女性最大的功能是传宗接代操持家务,懂得太多了就会容易不听话生是非,所以才让女性少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