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o、Au、Ag、Pb、Zn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如题所述

(一)元素含量特征

1.中位数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6032个分析样品的39种元素中位数与全疆(32106个分析样品)、西天山地区(23390个分析样品)区域化探39种元素中位数对比结果见表2-6。

表2-6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区域化探39种元素中位数特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莱历斯高尔-达巴特39种元素中位数大多数高于全疆水平。39种元素中只有Ni、Ba、Al2O3、Fe2O3、SiO2、MgO、Sr、Na2O等8个元素低于全疆水平,其余31种元素高于全疆水平,其中W是全疆水平的2倍,As、Sb、Cd高出幅度为70%~90%,Zn、Au、Mo、Th、Nb、Ag、F、U、Y、La、P、Li、B、Hg高出幅度在20%~30%之间,其他元素Cu、Pb、Cr、Co等高出幅度在10%左右。与西天山相比莱历斯高尔-达巴特39种元素中位数和上述全疆比较类似,39种元素中有24个元素高于西天山水平,其中As、Sb、Mo、W、Cd、Au、Ag、Zn高出幅度为20%~40%,其他如Hg、Cu、Mn等元素高出幅度在10%左右,Pb元素低于西天山水平。

2.算术平均值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6032个分析样品的39种元素算数平均值与全疆(32106个分析样品)、西天山地区(23390个分析样品)区域化探39种元素算数平均值对比结果见表2-7。

表2-7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区域化探39种元素算数平均值特征表

表2-7中,莱历斯高尔-达巴特39种元素算术平均值与全疆平均水平相比,类似于中位数,即39种元素中只有8个元素低于全疆平均水平,这8个元素依次为Fe2O3、SiO2、Cr、CaO、Sr、Ni、MgO、Na2O。与中位数不同的是Sb平均值是全疆的2倍,其余30个元素类似中位数比值。与西天山相比Mo表现突出,高出西天山均值的50%,Sb、As、Cd、W、Au、Zn、Ag高出幅度为20%~48%,其他21个元素高出幅度在1%~19%之间。

在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Cu、Mo、Au、Ag、Pb、Zn是区域内的主成矿元素,用该区内中位数、算数平均值与全疆、西天山中位数、算数平均值比值排序结果见表2-8。

表2-8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区域化探39种元素算数平均值、中位数特征表

续表

表中作为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的主成矿元素Cu、Mo、Au、Ag、Pb、Zn等在区域对比上,代表其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的算数平均值和中位数具有如下特征:

(1)与全疆相比,Cu、Mo、Au、Ag、Pb、Zn的算数平均值和中位数均高于全疆水平,与西天山相比除Pb以外,其他元素的算数平均值和中位数均高于全疆水平,Pb元素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是西天山水平的97%、98%。

(2)从比值排序上来看,Mo、Au、Ag、Zn的算数平均值和中位数排序无论在全疆还是西天山均位于前十名。与全疆对比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在西天山地区Cu、Mo元素算数平均值、中位数排序位次有了显著提高,如Mo的平均值排序从第5位提高到第1位,Cu的平均值排序从第28位提高到第18位,Mo的中位数排序从第7位提高到第3位,Cu的中位数排序从第27位提高到第19位。与之相反Pb元素排序位次有显著降低。

(3)在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As、Sb、W、Cd相对于全疆和西天山算数平均值、中位数均处于最高水平,这些元素和与之相关主成矿元素的成矿作用及矿化蚀变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元素W、Sn、Mo、Bi的活跃富集,也反映了区内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基本特征。

总体来看,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近地表地质体明显富集As、Sb、W、Cd、Mo、Au、Ag、Zn、Cu等元素,只有Pb元素处于较弱的亏损状态。由此推测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铜、钼、金、铅锌、银等矿种的找矿潜力与全疆乃至西天山相比潜力巨大,是该类矿产找矿的主要目标区域。

(二)元素的相关性

为了更为清晰反映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主成矿元素相关性,从6032个样品中提取了Ag、As、Au、Bi、Cd、Co、Cr、Cu、Hg、Mn、Mo、Ni、Pb、Sb、Sn、W、Zn等1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采用R型聚类分析,以研究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获得的谱系图见图2-6。

图2-6 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

以相关系数0.24为临界值,可以获得如下6种组合:①Pb、Zn、Ag、Cd、Mo组,②As、Sb组,③W、Sn、Bi组,④Cr、Ni、Co、Fe2O3、Mn、Cu组,⑤Hg组,⑥Au组。基本都是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组合:第一组是与酸性侵入岩有关多金属矿的主要元素组合,与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石有关,也是酸性侵入岩热液活动的反映,亦属中温元素组合;第二组砷锑组合,属低温热液成矿指示元素组合,说明低温热液参与该区成矿作用有限,和Au、Cu主成矿作用关系不很密切;第三组为高温元素组合具有亲花岗岩的特征,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第四组以铁族元素为主,与研究区内中基性火山岩分布相联系,同时也反映了Cu在中基性火山岩中成晕成矿的地球化学专属性;第五组、第六组是各自独立的汞、金元素。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表2-9)。Cr、Ni、Co同第一因子,As、Sb构成第因子,W、Sn、Bi构成第三因子,Cu、Zn、Fe2O3、Mn、Co构成第四因子,Au、Hg为独立因子。第一因子代表Cr-Ni-Co的作用,反映了研究区内中基性火山岩的分布。第二因子代表As-Sb,反映区内的低温矿化阶段。第三因子代表W-Sn-Bi,反映了区内的高温热液活动及其矿化蚀变。第四因子代表Cu、Zn、Fe、Mn、Co,反映了区内的Cu、Zn矿化,也说明Cu、Zn矿化是区内主要的硫化物矿化。第五、六因子代表了Au、Hg元素的独立矿化。

表2-9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区域化探因子分析结果表

与聚类分析类似,在因子分析中铜与铁族元素关系密切,这是Cu元素的基本特征;除了反映基性岩的Cr、Ni、Co和高温元素W、Sn、Bi外,聚类分析中关系良好Pb、Zn、Ag、Cd、Mo组合在因子分析中并未构成主要因子,说明以Pb、Zn为主的多金属在其成矿时期,无论从物质来源和地质环境上来说都有其特有的复杂性。

本次重点研究的Cu、Mo、Pb、Zn、Au、Ag元素,除Au以外,其他元素共生组合关系较为明确,这些组合特征基本上反映了区域内中酸性侵入体的成矿作用,在地球化学图上表现为异常、高背景的相互叠加和套合。在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Cu、Mo、Pb、Zn、Au、Ag等元素处于富集状态,这也形成了研究区铜、金、钼、铅锌、银等多金属地球化学成矿专属,同时决定了其主要成矿矿种,目前发现广泛分布的矿产种类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Cu、Mo、Au、Ag、Pb、Zn元素分布特征

为了有效反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规律和地质特征等因素,采用累计频率与数据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对莱历斯高尔-达巴特研究区进行地球化学分级,据此编制了Cu、Mo、Au、Ag、Pb、Zn元素地球化学图,用以了解区内主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分级结果见表2-10。

表2-10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区域地球化学分级表

1.铜

铜高背景区总体上可分为4条带(图2-7)。①夏哈特-黑山头高背景带,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多金属成矿带内,并分别在夏哈特和黑山头形成两个高背景区,也是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最醒目的铜元素高含量区之一。以高背景值28.4μg/g连续圈定的面积达2095km2,铜平均含量39.89μg/g,最大值为192μg/g。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有莫特帖河铜铁矿点、夏哈特铜矿点、黑山头铜矿点、西勒-拜西特日铜矿点等,找矿前景良好。②莱历斯高尔-呼斯特高背景带,以莱历斯高尔高背景区为主体向西北方向延伸并逐渐减弱。莱历斯高尔高背景区面积675km2,铜平均含量39.4μg/g,最大值为262μg/g。在莱历斯高尔地区已发现有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奈楞格勒铜钼矿点、哈勒尕提铜矿点、埃蒙奴斯台铜矿点等众多与铜钼有关的矿产,具有较大资源潜力和找矿远景。乌兰达坂高背景区分布在该区北部,出露有大面积二长花岗岩,高背景面积226km2,铜平均含量39μg/g,最大值为116μg/g,同样具有斑岩铜矿的找矿潜力。③喀拉布拉克-科克萨依-喇嘛苏-小温泉高背景带,走向NW,长约120km,与果子沟、喀拉布拉克铜成矿带吻合良好,是研究区内延伸最长的铜元素高背景带。该带由喀拉布拉克、科克萨依和喇嘛苏等规模中等、形态不规则的高含量区构成,总体特征是整体性不强,随着背景值的提高,区带将被分解成规模较小而零散的独立区。区内以铜为主的矿产多产处于高含量区的浓集中心部位,如于昆阿卡卡森克伦赛铜矿、马依托帕能铜矿点、喇嘛苏铜矿等。在该背景带以北,有沿北吐拉苏-喀拉达坂-北达巴特一线断续分布的高背景带,带内铜平均含量低,但发现的铜矿产较多,其中较具规模的有喇嘛萨依铜矿、哈夏查汗卡拉盖铜铅矿。④群吉-霍布拉克高背景带,属阿吾拉勒多金属成矿带,高背景带内由3个铜的高含量区构成,高背景区呈近EW向弧形分布,向南没有封闭,面积约1000km2,铜平均含量39.5μg/g,最大值为259.2μg/g。目前高背景带发现铜矿化线索很多,地表普遍有孔雀石化现象,矿点矿化点众多,代表性铜矿有群吉、霍布拉克、克斯布拉克等。

除前述4个区域外,另有几个断续分布的高背景带较为明显。科古琴河上游-山区林场高背景带,由西、中、东4段构成,NE走向,长约67km,在西部主要矿产有山区林场金矿及一些金铜矿点,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铁铜矿点和铅锌矿化点为主。蒙玛拉高背景带近EW走向,呈狭长带状,面积约273km2,目前发现的矿产仅有蒙玛拉矽卡岩型铅锌矿。此外在五台以南,阿拉套山东段也有铜的富集现象。

铜的低背景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的伊犁地块内以及阿吾拉勒裂谷带与博罗克努岛弧带的接触部位,低背景区近EW走向,自西向东横贯整个研究区。

图2-7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铜地球化学图

2.钼

钼的高背景带与铜相比,其高背景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北部地区,在东部和南部的群吉、莱历斯高尔和查汗萨拉地区以较弱的高背景出现,而在东部的古尔图镇第四系覆盖区内却发育有浓集中心明显、强度较高的钼高含量区。钼高背景总体上可分为4条带(图2-8)。

图2-8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钼地球化学图

①夏哈特-黑山头高背景带,与铜的高背景带重叠良好,但强度稍弱,尤其是在夏哈特一带钼含量持续减低,高背景呈不连续分布。带内矿产以金矿为主,铜矿仅有黑山头铜矿1处。②呼斯特-喀拉达坂高背景带,由NW向展布3个呈团块状的富集区构成,以北部的喀拉达坂高含量区最为显著,该区面积约506km2,钼平均含量2.9μg/g,最大值为14.3μg/g。区内发现的铜矿较多,如喇嘛萨依铜矿等。③塔勒德高背景带,该带在研究区内最为显著,具有浓集中心明显的钼高含量富集区。以背景值2.01μg/g圈定的面积约1000km2,钼平均含量3.1μg/g,最大值为20.7μg/g。带内矿产以铁铜、铜金矿为主。④喀拉布拉克-科克萨依-开干巴斯他乌高背景带,由呈NW向展布的椭圆状高含量富集区构成,明显受断裂构造和地层的控制,呈笔直的条带状,长约100km。在喀拉布拉克和科克萨依富集区有浓集中心明显、钼含量高及与铜高背景叠合好的特征,而在喇嘛苏、且台克苏地区则分布在铜高背景的边部,并且钼的平均含量逐渐降低。带内矿产以小规模的铅、铜矿产为主。除此之外在小温泉、莱历斯高尔地区均有较弱的钼高背景分布,而在乌兰达坂铜高背景区也同样发育有较强的钼高背景,并且处于岩体的边部,这些地区值得关注。

钼的低背景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伊犁地块和阿吾拉勒裂谷带内,其他地区也有分布规律不甚明显。

3.铅、锌

铅、锌元素在空间的富集规律或趋势较为一致,除个别的差异外,其分布基本相同(图2-9、图2-10)。其分布多以团块状富集区为主,但总体上明显受到了断裂构造的控制,呈带状分布,并形成3处主要的高背景区:①莱历斯高尔(巴勒尕依铁塔乌一带)高背景带,以巴勒尕依铁塔乌为中心铅由东部两个富集区、北部的莱历斯高尔富集区和西部的也列莫顿富集区构成,其带状特征并不明显。其中东部富集区和也列莫顿富集区具有强度高、浓集中心显著的特征,并且有明显的锌高背景与之对应。相对于铅来说,锌的富集区呈带状分布更为清晰,基本上是沿莱历斯高尔一带呈近EW向分布,并在莱历斯高尔南部呈现出较强的富集趋势。矿产以莱历斯高尔的铅锌矿点和铜矿为主。②蒙玛拉-塔勒德-阿希高背景带,相对于其他地区,铅锌高背景带状分布显著,浓集中心明显,且相互套合好。在蒙玛拉地区锌的高背景区面积明显大于铅的面积,以111μg/g圈定的面积约420km2,锌平均含量148μg/g,最大值为458μg/g,有小型铅锌矿一处。塔勒德地区铅锌高背景区规模相当,但铅高含量区较为集中,以铅含量22.6μg/g圈定的高含量区面积约为54km2,铅平均含量33μg/g,最大值为260μg/g。③赛里木湖高背景区,是研究区内最大的铅锌富集区,富集区从东边的喀拉达坂延伸至西边的开干巴斯他乌,南起且特沙尔布拉克北至北达巴特,铅锌高背景区面积约3500km2。在区内铅的高背景由十几个椭圆状高含量富集区构成,总体上呈NW走向,规模大小基本一致,并与区内铅锌矿产对应较好。虽然在铅的高背景区基本上都有锌的高含量区与之对应,但与铅不同的是赛里木湖以东及南部锌高背景的规模明显大于赛里木湖以西地区,与钼高背景类似,锌在吐拉苏-科克萨依-且台克苏地区明显呈带状分布。科克萨依及喀拉达坂地区锌高含量富集趋势明显,由此向西逐渐减弱。区内矿产以达巴特铅锌矿及矿化点最为集中,找矿潜力较大。

铅、锌低背景区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在伊犁地块和准噶尔微板块铅锌具有相同的低值区,而在东部乌兰达坂-哈布塔一带出现了铅高值区对应锌低值区的情况。

4.金

金的高背景分布以呼斯特为界可以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部分(图2-11),从图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金的区域分布较为均匀,起伏变化不大,断裂构造控制现象较为明显,多以团块状分布在断裂构造集中、交汇部位。高背景区中金的平均含量在0.2~33ng/g之间变化,主要集中在1~2.2ng/g之间,大于5.27ng/g的点集中分布在乌兰达坂、查汗萨拉、哈布塔、夏哈特地区,其中以乌兰达坂和查汗萨拉的富集特征最为显著,在查汗萨拉地区已发现小型金矿1处,金矿点多处,乌兰达坂有金矿点两处。

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的分布极不均匀,起伏变化很大,地层、岩体及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显著。在中南部地区有3个孤岛状的富集区,即也列莫登、塔勒德和阿希地区,浓集中心明显,分带清楚。这3个富集区均分布在下石炭统的阿克沙克组和大哈拉军山组的火山岩地层内,有地层、构造控矿的特征。其中阿希高背景区面积约500km2,金平均含量7.1ng/g,最大值为500ng/g。阿希地区是金矿集中区,阿希特大型金矿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金矿,其外围发现有阿庇因底金矿、塔吾尔别克金矿、伊尔曼得金矿和恰布坎卓它金矿等,并发现多处控矿的火山机构,为扩大找矿提供了条件。另外沿喀拉布拉克-科克萨依-开干巴斯他乌地区用含量值2.25ng/g可以圈定一个连续的高背景带,走向NW,长约90km,带内出露地层以寒武系、震旦系老地层为主。金平均含量3.1ng/g,最大值为13ng/g。带内金矿并不发育,多以铜、铅锌矿为主。除此之外在奥尔塔克赛尔河和喀拉达坂分布的高背景区也较为明显,同样出露有石炭系地层,并且有多处金矿点,也是找金的重点区域。

图2-9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铅地球化学图

图2-10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锌地球化学图

金的低值区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以南部地区分布最为广泛,与钼的低值区分布情况类似,多分布在伊犁地块和阿吾拉勒裂谷带内。

5.银

银高背景分布总体上与铅锌高背景分布相像(图2-12),但在某些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银高背景多集中分布在赛里木地块和博罗克努岛弧带内,高背景区内富集区呈断续分布,缺少面积很大的富集区。银高背景分布与研究区内已发现的银矿位置并无直接联系,而是分布在岩体及构造发育地段,反映了研究区内中低温热液活动,与铅锌矿化活动关系密切,对于银的直接找矿没有太大意义。

图2-11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金地球化学图

图2-12 莱历斯高尔-达巴特一带银地球化学图

在研究区内银高背景大致可划分为3个带:①巴音那木-莱历斯高尔-巴勒尕依铁塔乌高背景带,包括东部的哈布塔地区,由6个圆形的高含量富集区组成,总体走向NW向。背景带内矿产以铜、铅锌为主,多集中在莱历斯高尔-耐愣格勒地区。②蒙玛拉-塔勒德-阿希高背景带,走向NW,以圆状、椭圆状呈断续分布,在蒙玛拉以东地区分布有一个孤立的、规模很小的高背景区,也是全区内最高含量点,极值为3520ng/g。高背景带内矿产以铜、金矿产为主,另外有蒙玛拉、吐拉苏铅锌矿等。③巴依拖拉克-科克萨依-喇嘛苏-小温泉高背景带,走向NW,长约150km,由一些规模中等、形态不规则的富集区构成,分布规律不很明显、整体性不强。而在喀拉布拉克-喇嘛苏一带则是银高含量点的集中区,面积约4000km2,约占整个银高背景面积的三分之一,银平均含量115ng/g,最大值为1060ng/g。在高背景带内铜矿多产出于银的富集区内,而铅锌及铅银矿则对应带内银含量的较低区域。除此之外,在研究区南部阿吾拉勒裂谷带中分布有较多未封闭的银高背景区。

银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微板块、伊犁地块内,在阿吾拉勒裂谷带北部也有分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