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是虚幻还是现实。它触动你了吗?

如题所述

金融职场 就业 

搞笑的《我是余欢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你笑看“倒霉蛋”主人翁的人生经历,笑着笑着眼角却湿润了。因为你一不小心从余欢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你看到余欢水的遭遇总觉得有一丝丝似曾相识的感觉。

很多人表示看了3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快开启童话式副本,快让余欢水逆袭,也太惨了:家庭破裂、朋友背叛、工作维艰、身患绝症...

为什么看不下去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明明虐的是余欢水,为什么感觉虐的满满的都是自己?

也有很多观众表示很担忧,担心发生在余欢水身上的故事,有朝一日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有很多小盆友留言:从余欢水身上,理解了父母的心酸。

“我是余欢水”在生活里太常见了,有可能是我们的长辈,有可能是我们的同事、朋友,抑或就是你和我中的一个。

01“我是余欢水”

余欢水因为每天早上要送儿子上学,路上随便遇见个什么情况,就会迟到个几分钟。而公司制度的建立,就是要以儆效尤,抓典型。像余欢水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最佳人选,而偏偏他就往枪眼上撞。公司通告批评,并扣发当月底薪,而且像余欢水这样的员工,只会以为忍耐,不会离职,更现实的是,公司也不会担心这样的员工主动离职。



虽然影视剧会加重这种矛盾冲突,但是,真实的职场确实也有这样,公司美其名曰帮助员工养成好习惯的“制度”。

多少“社畜”敢怒不敢言?

在初创公司工作的小欢(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个悲剧人物),初创型企业你也知道,老板的一个惊天地泣鬼神(不切实地)的idea,就可以让你从日落干到日出。

什么?加班费?

公司给你学习的平台,让你一展宏图,你还只跟公司谈钱,你俗气不俗气,小欢工作2年,工作经验4年(没开玩笑,白+黑,你自己算)。

小欢说在这两年(不,四年)也是任劳任怨,但更可气的是,老板根本把自己的付出放在眼里,什么的就成了理所当然。

但是,你要是迟到的话,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公司可不容忍坏习惯的员工,既然你自己不“自律”,就让外界来“规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扣钱。

加班没工资为你好,迟到扣工资为你好。

“没本事”就活该被小辈欺负?

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千万别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余欢水昔日带出来的徒弟,如今一跃成了销售达人。但他却奢望不劳而获看往日的“面子”求徒弟分自己点业务,在我们意料之中被拒绝。

没人有义务在你遇“难”的时候帮你一把。在职场中,大家都是分工明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不给别人带来麻烦,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小编刚毕业那会儿,工作真的很学生思维,现在想想当时跟项目顶嘴的我,真是可笑。我第一份工作是审计,除了年审的小组,其他专项项目组都是临时搭班子,平时都是那个经理比较忙,就直接找合伙人要助理。


有一次做某大型国企集团总经理的尽职调查的项目,项目比较急,任务也比较重,临时把我调到这个项目上,到岗当天经理就给我了一堆(用堆来形容不为过)的活,并告诉我第二天一早就得给他。工作的时候,遇到问题,我虚心请教,但得到结果却是让我自己研究去,别打扰他。当时,可能年轻气盛,立马跟经理火了,做了3个通宵,把项目跟完后,立马和合伙人申请换组了。现在,想想应该还欠那位经理一句,对不起。

确实,职场从不吃“我弱我有理”那一套,更何况职场什么时候相信过眼泪?

02 余欢水:“职场从不相信眼泪”

余欢水因为业绩的问题,在职场是被领导各种挖苦埋怨,可是没有能力的余欢水只能默默忍受,别无他法。



职场中多少人也是忍受着及其厌烦(个人感受)的工作,但是久久无法离开,是生活的无奈,更是自身能力无法支撑你离开。

职场中不仅要有随时离开的勇气,更要有随时离开的底气。

如果你能从进入公司的那一刻,就时刻做好让自己随时保持离开这个体制的能力,那么你会想方设法,把工作中能学到的技能全部学到手,并精益求精。

有一次上过一节运营课,主讲导师说过一句话,每行每业都有领军人物,那么刚工作的你们为什么不能成为其中之一呢?

确实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不断精进自身安身立命的本事。

千万不要向余欢水一样,工作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是用来体现价值的。

其实,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在那个单位工作,争分夺秒的把手头做好才是本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也能更早的下班,不是吗?)。

另外要不断学习自己的岗位知识,针对这点我认为金融小伙伴(不是打广告哈)做的还挺好的,我们部门每周三都会部门分享学习,大家自行学习自己的岗位知识,然后再给同事讲明白,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



不过,职场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觉得公司就给我这么多钱,干那么多不划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能开多少工资,不是由公司决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

每项工作都不是给老板做的,而是给自己做的。改用一下何炅老师的一句话:“工作没有白做的活,做过的都是阅历。”

不能只想怎样更划算,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更“值钱”?

我们工作当中每一份工作都是有收获的,很多实习生都说现在实习就是招“廉价劳动力”,根本学不到东西。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招实习生确实是为了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是小事也有大学问。

很多同学在四大实习后,还不知道报表一共由多少科目,损益类科目都有哪些?往来函证的流程是什么?什么叫穿行测试?底稿应该如何整理?

简单的实习,都是在打磨自己,沉淀自己。对于繁琐的小事处理的游刃有余,才能得到更大的重任不是吗?

所以,刚开始工作的小朋友,还是建议在专业的领域进行深耕,把上下游所有能学到的东西都学深学透,扎实基本工。

“一专多能”的人才那都喜欢

这个和“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是一个意思,现在是智能化、AI、5G的时代,时代的车轮会碾轧“碎”很多行业,所以,大家在工作之余也要不断学习其他的知识,掌握其他技能。



疫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裁员,陈诗洋的公司也没能幸免,但很幸运的是,这次裁员名单里没有他,公司其他的程序员都被优化了。

这次能留下来是,是因为平时下班只要有空,他就学习一些前端和产品的知识,所以才留了下来。

“随时,更新你的简历。”

随时对标现阶段市场上招募我们这个岗位的要求,现在这类招聘APP还是挺多的,这些信息都是公开有效的。

每次修改完,可以把简历再进行投递,看看自己在价值在市场上处于什么水平,用市场的眼光审视自己。

03“现实版余欢水”如何逆袭?

我们都不是余欢水,都没有领导的把柄,不会无缘无故就升职加薪,还是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步一步晋升。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很强的时间管理的能力:

(一)6点优先工作制

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精力浪费在意义不大的人和事上。

工作当中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早上做list,另外一列列出分数。

该方法是效率大师艾维利向美国一家钢铁公司提供咨询时提出的。

这一方法要求把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分别从“1”到“6”标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一开始,先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完成或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地做标号为“2”的事,依此类推。

这样保证重要的事情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升值加薪的基础素质值+100!

(二)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

抓住重点,也就是要明白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在30秒中能给到对方,每一次的输出都要严控自己,毕竟这快节奏的时代,大家留给互相的耐心都不多。

据说麦肯锡曾经丢掉过一个客户,原因是这个客户董事长在电梯里碰到麦肯锡的项目经理,要求他利用电梯运行的短短30秒把项目结果说清楚,可怜的项目经理没有做到,客户因此放弃该项目。



后来麦肯锡就要求员工要表达清楚,直奔主题,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30秒电梯理论,或者电梯演讲。

该方法突出反应了“简约性”特点,它是时间管理“最后受限原则”的极致表现,凡事给自己个deadline。

这个要比老板给的要再前一点,如果你能做到,恭喜你升值加薪的基础素质值+200!

工作能力强的人都有把目标转化为任务的能力:我们一起想一想,CEO开会会说什么?对打鸡血!今年我们要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赚他一个亿!

然后我们在想想这一个亿谁来实现呢?如何实现呢?这就涉及到对这一个亿的,结果倒退,我们创造一个亿,需要做哪些步骤的拆解。

哈哈哈,是不是一下子到了管理层的工作了,去落实!如何落实?那就有任务了我们如何把这个目标划分为每个员工的绩效和工作内容,如何考量工作是否完成,就要对标目标我们的完成率,优化改进。

任务管理工具PDCA循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百度图片

这一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可以用在自我管理上,以此来养成习惯,形成一个自律闭环。总结一下,在职场上,想要“逆袭”,就需要:1.时间管理能力,让工作更高(有)效;2.任务管理能力,让任务落地并跟踪完善形成正反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