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古代有哪些名人?

如题所述

宁夏古代名人有:

1、李彝超 

五代后唐时,党项拓拔族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企图用“调防”的办法兼并夏州,受到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的坚决抵制,明宗被迫妥协。夏州党项的政治威望日益提高,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历史上,李彝超应属拓跋思柬族孙,为小说需要特改为其子。李彝超,做过夏州左都押衙、防遏使,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戊午(十二日),定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朔方王李仁福去世;庚申(十四日),三军打算立李彝超为帅,以李仁福的名义向后梁朝廷上奏说:“臣疾已甚,已委彝超权知军州事,乞降真命。”(《旧五代史。一百三十二卷。李彝超传》) 

2、任得敬 

西夏贼臣,先叛宋降西夏,后谋与夏皇帝分国。 

原为宋朝西安州判,1137年以城降西夏,夏崇宗命其权州事。任得敬以献女给夏崇宗为妃,而被擢为静州(今灵武市东)防御使,其女在大德四年(1138年)八月被力为皇后,任得敬升为静州都统军。夏崇宗死后,任皇后被封为太后。后因平定萧合达叛乱和镇压讹起事,升为翔庆军(治在今吴忠市境内)并封西平公。1149年入朝为尚书令,次年升任中书令。1156年任得敬为国相,把持朝政。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其侄任纯忠为枢密都承旨,任氏兄弟遂擅夏政。随后,任氏势力不断膨胀。1160年任得敬进封为楚王,还封为“秦晋国王”、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等职称,出入仪从与皇帝相仿。阴谋进一步篡国。天盛十七年(1165年),任得敬于西平府(今宁夏吴忠市)兴建宫殿,企图将西平府、夏州作为其领地。 

乾元年(1170年),任得敬胁迫夏仁宗分国土之半归其统治。夏仁宗被迫答允,分西南路及西平府、灵州罗庞岭(今甘肃武威境)等地归楚国。任得敬又迫使仁宗上表金国,要求对楚国予以承认,被金世宗拒绝。任得敬结怨于金,转通南宋,约夹攻金国。后阴谋败露,夏仁宗得金国支持,捕杀任氏兄弟族党。任得敬分国失败。 

3、李德明 

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李德明(981~1031)西夏王国的奠基者。李继迁之子,小字阿移。李继迁死,李德明嗣位,年二十四。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专力向西发展。1005年,辽册封他为西平王。次年,宋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并允许在保安军设立榷场。李德明统治后期,西夏农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西向进兵,杀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夺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又出兵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北)回鹘,初战失利,乃陈兵阻绝其通贡宋朝的道路。 

1028年,派子李元昊须兵消灭了甘州回鹘。两年后,又略取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他营建宫室、馆驿、桥道,讲定礼仪制度,追尊李继迁为皇帝,立李元昊为皇太子。1020年,由西平府迁都怀远镇(原属灵州,今宁夏银川市),改名兴州。1031年死。景宗时追谥光圣皇帝,庙号太宗,陵号嘉陵。 

4、野利任荣 

西夏文创制人 

野利任荣是党项族中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对中国文化典籍非常精通。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种典章制度的参与者和谋划者,曾受元昊委托亲自主持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是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元昊封他为谟宁令(天大王)。 

5、夏崇宗

夏崇宗(1084—1139),名乾顺。夏惠宗长子,梁氏生。西夏皇帝。其祖母梁太后晚年得孙,十分钟爱,常亲自提抱着顾。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太后和秉常先后去世,乾顺即帝位,年仅3岁,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辅政。是年八月改元天仪治平。次年(1087)正月,宋朝遣使册封乾顺为夏国王。 

6、李元昊

李元昊--西夏皇帝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一个婴儿在灵洲(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他刚出生就啼声英弃,双目炯炯。他就是后来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少年时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带百余骑兵,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三盖相随,左右簇拥,煞是耀武扬威。他幼读诗书,对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优倾心于治国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7、杨景周 

清代末期曾任平罗、中卫等县知事。 

原名兆熊,又名云浚,字景周,号佛华,行一,出生于清代末期的安徽省怀远县,学历邑庠生,南京高等学堂理科毕业,格致科举人,分部七品小京官,三年以后,主事用。后至甘肃省历任西宁、平罗、岷县等县知事。任中卫县知事曾获六等嘉禾章。 离任返里后,曾任师资养成所所长,怀远县立初中校长 

8、王树楠 

进士,历史学家,清代末任中卫县知事、庆泾固道道员, 王树楠(1851—1936年)字晋卿,祖籍热河承德直古北口小兴州,生于直隶保定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邓家庄耕读之家。王树楠七岁入家塾,八岁学做诗,“龆龄颖异,出语惊人”。十六岁入邑庠,(注:邑庠:县学堂。)次年补廪膳生。1872年以读书优异被举荐为贡生,朝考以教职候选。当时直隶总督曾国藩聘请其祖父在省城保定莲池书院讲学,他在书院随读。曾国藩闻其名,专门召见指导读书治学、诗古文义法,训勉鼓励,谈话两个多小时,他深以为荣。后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见其文章,拍案惊赞,十分赏识,称之为“苏长公后第一人”。24岁被聘为通志局修纂,26岁考中举人。在志局先后任职十二年,同时继续在莲池书院攻读治学。他素好考订之学,以文会友,结识了劳乃宣、吴汝纶、曾纪鸿、薛福成、朱采、赵铭等一代名士,相互质疑问难,获益良多,但在科举考场中却屡次失意。到1887年36岁才会试中进士。初被点任户部广西司主事。 

他自感小京官碌碌无为,徒耗岁月,而地方官尚可直接为民造福,实现治国安邦抱负,于是报请外放,改任知县,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仕宦生涯。 1886年后,历任四川青神、资阳、富顺、宁夏中卫县知事。 

9、孙朝捷 

宁夏人,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任嘉峪关营游击。 

孙朝捷,清代将领,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任甘肃嘉峪关营游击。 

10、黄自元 

黄自元(1873--1918),字敬舆,号澹叟,安化县龙塘乡人。光绪年间任宁夏知府。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郑沅于《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为。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 

11、司九经

司九经,字圣典,清代将领,甘肃省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以凉州把总随征昭莫多有功,累擢至宣化镇总兵。后因故罢归,康熙末以准部攻扰西藏,清军西征,战死于西海。司九经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12、马德昭 

回族。生卒年不详,号自明。四川省阆中人,青年时以武生投于清将向荣部下,以功得参将称号。因病归乡休养一段时间,后又被清廷起用守卫黄河。因在河南、陕西间作战有功 

13、刘芳名 

刘芳名,字孝五,(?—1660),清朝将领。明末清初宁夏(今银川市)人。明末为吴三桂属下,官柳沟总兵。后随三桂降清,仍原职。顺治元年(1644),因罪削职,改隶汉军正白旗。二年,调宁夏总兵。训练家乡子弟,镇压农民起义军,擢四川提督。旋授右都督,仍镇宁夏。六年,攻杀叛将刘登楼。又疏陈在宁夏充实人口,发展生产,被采纳实行。十六年,奉调福建,驻江宁(今江苏南京),对郑成功作战。旋病卒。 

14、清朝末期“西北五马”的兴起 

“五马”家族虽然同是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又均系回族穆斯林同胞,且皆为马姓,但他们在祖籍地和祖源上却出于不同省区、互不相关的3个家庭———祖籍陕西省的马占鳌家族、祖籍甘肃省的马千龄家族和祖籍青海省的马海晏家族。一、西北回族武装力量的生成 

自乾隆末年起,西北回族穆斯林人民反清斗争屡兴不已,至同治年间则汇集成为一场持续十余年、遍及陕、甘、宁、青、新五省的巨大民族运动。这次运动正是诸马起家的开端。 

15、杨增新

(1862—1928),字鼎臣、子周,号荩臣,男,汉族,蒙自县人。曾任新疆都督兼市政使。 

清光绪十五年(1889),杨中己丑科第127名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知县。时该县百姓不堪官府和富室压迫剥削,揭竿起义。杨督兵镇压有“功”,被摆升河州知州,后迁任甘肃武备学堂总办。三十三年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次年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清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调任新疆阿克苏道尹。辛亥革命前夕,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16、王祯 

宁夏中宁县恩和乡人,卒于1918年3月5日,曾率乡亲们在孙家滩开渠十四里,由北河子引水灌溉,名“王祯渠”,即后来的安滩渠。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王祯被推任七星渠总领,任职二十一年。光绪二十六年创修红沟倒虹吸水洞,一直使用到民国27年。民国6年又创修成七星渠口进水涵洞,使七星渠与清水河山洪分流,其分流作用后来失效,但控制渠道进水进沙的作用显著。到1958年按原方位改建成进水闸。 

17、傅清 

清朝大臣,固原提督。姓富察。满洲镶黄旗人、李荣保之次子,大学士傅恒之弟。初为侍卫,历官至天津镇总兵、固原提督。乾隆中,先后以副都统、都统衔两次出任驻藏大臣。请复通藏塘汛,防备准噶尔。乾隆十五年,西藏继任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勾结准噶尔阴谋叛乱时,设计杀死叛首后被围自杀。追封一等伯爵,谥襄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7
孟之硅(原字为王字旁),清代灵州(今宁夏灵武)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中举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登进士。据《嘉庆灵州志迹》载:孟之硅“天资颖异,品行端方,文章、字学兼有名于时,立条教,阐明理学,”,在清代灵州文坛皆宗仰之,。
孟养龙,崇祯元年恩贡,功诗文,尚气节。李自成起义军攻灵州城,孟养龙召集灵州城众人奋力保卫,灵州得以保全。卒后,宁夏道黎士宏为其撰写墓志详载其事迹,予以褒扬。孟养龙著有《吹万吟》。
周镛,字蒲溪,明代灵州(今宁夏灵武)人,初以岁贡任平定州(在今山西阳泉)训导,后胜灵州千户所教谕(学官,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读书穷理,两任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恒以道德与诸生相长,都给事中俞鸾出其门下。
斡道冲(?—1183年),字宗圣。祖先灵州(今宁夏吴忠)人,后随西夏主迁至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夏仁宗李仁孝的重臣。他的家族世代修撰夏国史。八岁时就因为熟读《尚书》而中童子举。成人后精通五经,翻译《论语注》,有着作《论语小义》二十卷,以及《周易卜筮断》,均用西夏文写成。天盛三年(1151年)官为蕃汉教授。干祐二年(1171年)专权的外戚任得敬被诛杀后,升为中书令。十四年死。他死后,仁宗令人为之画像,祀于孔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