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机关算尽,为何还是输给了司马懿?

如题所述

最近非常火的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诸葛亮在智谋上输给了司马懿,而是在生命时限上输给了司马懿。

诸葛亮在军事以及治国方面的谋略是司马懿无论如何都赶不上的,但是可惜的是诸葛亮所在的蜀国真的算是要将没有将,要粮还没有粮,再加上蜀国的地理位置真的是比较尴尬虽然说是易守难攻,但是同样的也会导致了蜀国不管这么发展最后也只能是龟缩一处。

所以诸葛亮只能够是选择不断的去进攻,不断的向外扩张自己的地盘才能够维持蜀国的生存和发展,而蜀国的大小事务以及行军作战全部都是要诸葛亮来决定的,那么哪怕是诸葛亮真的是有着卧龙之智也是会心力交瘁最后过劳而死的。

而司马懿就完全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虽然司马懿也是魏国的代表人物,但是司马懿的条件比起诸葛亮来真的是要强上太多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自己也不用全盘负责魏国的大小事务,最后自然是要比诸葛亮活的时间长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的智谋刻画的淋漓尽致,草船借箭,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火烧新野,空城计等等,这些都凸显了诸葛武侯大智慧的形象,特别是在上方谷一战中,几乎烧死司马懿,还能用一座无人把守的空城把司马懿下的退兵三十里,临死还要吓跑司马懿,看上去似乎诸葛亮要比司马懿技高一筹,但是最后却没能斗得过司马懿,导致蜀军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兵退而回,无果而终。

诸葛亮为什么斗不过司马懿,为什么司马懿总是能将数十万蜀军挡在国门之外?

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人员,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而且饮食简单!自从跟谁刘备出山后更是缺乏一定的肢体运动,每次指挥都是独坐轮车手摇羽扇,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必然影响消化,进而影响身体,到最后一次伐魏是,诸葛亮饭量严重下降,而这一信息正好被司马懿得知,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三国演义》也有许多关于诸葛亮昏倒的描写,这有多种疾病的可能,这些与长期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定时,长期受精神刺激有直接关系。

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不能做到举重若轻,每一次工作上的失误都会给他带来很重的精神压力,而且他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数次伐魏无果,无法实现对世人的承诺,这让他忧心憧憧,而身边大将接连死去,更是让他忧心不已。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看到赵云的儿子前来报丧,诸葛亮曰:“子龙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用计谋把司马懿大的打败,但忽然有人报张苞身亡,于是孔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绝于地,从此卧床不起,蜀军不得不放弃进攻,退回汉中,当初刘备病逝也没见他怎么伤心过,为什么损失一员大将就这样伤心,这是因为,这时候蜀国已经是,缺兵损将,这时候张苞身亡,以为着蜀国的进攻力又损失了一点,意味着乏味的难度又加大了不止一点。

第六次北伐,忽然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众将劝说无用,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予以寿,我今番出兵,又损失一员大将也。”数伐中原无果,诸葛亮的内心一是极度脆弱,在禁不起打击,眼看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无法用计取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盟军东吴的行动上。谁知有一个噩耗传来,魏主曹睿问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肥,令满宠,田豫,刘劭兵分三路迎敌,满宠设计烧尽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吴王约会前后夹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军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返。孔明听闻长叹一声,昏厥过去,众人抢救过后,半晌方苏。

这次吴蜀联兵被曹军瓦解后,诸葛亮彻底崩溃,孔明曰:“吾心混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账,仰观天文,十分惊恐,入账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间矣。”

历史上司马懿可谓是一个小人,做事从不考虑他人感受,可以心无旁骛的上阵,司马懿的心理素质远远胜于诸葛亮,能够忍辱负重举重若轻,用兵更是稳健老练,是三国时期仅此与曹操的,厚黑学大师,而且自己也是身强力壮,他很清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诸葛亮却办不到,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作息时间没有形成规律,他年轻的时候疏狂成性,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与山村之间,或乐琴棋与洞府之内,食物定量睡无定时,缺乏有规律的身体运动,“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便是他的生活写照,而司马懿善于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即便身穿诸葛亮派人送来的女人的衣服也在所不计,这一点也是诸葛亮做不到的,可以想象,如果司马懿派人送诸葛亮女人的衣服,一定会被诸葛亮妈的狗血淋头,司马懿可能没有诸葛亮聪明,但是他却有管理能力和饮食习惯,无事一身轻自然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对敌。

从古至今诸葛亮被人们看为正人君子,换句话说就是个好男人,而司马懿却是一个奸猾小人,也就是个坏男人。然而诸葛亮正人君子的风范却是他六伐中原,无功而返的主要原因,而司马懿的小人行径却是他克敌制胜,功成名就的法宝。可见世界万物都有它不可逆转和难以预料的自然规律。

诸葛亮和司马懿斗法的事迹,有一次提供了君子斗不过小人,即好男人敌不过坏男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也充分说明了古人的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第2个回答  2018-01-02

诸葛亮还是太仁慈,或者是也可以说他受君臣思想的毒害太严重。

以前学到《出师表》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曾经问过我们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诸葛亮,你会取代后主阿斗成为皇帝么?”当时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都说,肯定要取而代之。来,各位可以打开《出师表》自己读一遍,读完之后你会不会觉得胸闷气短,对诸葛亮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老实孩子,为啥身体里就没有一点造反的意识呢?

反观司马懿,就不一样了,人家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同为一个国家辅佐重臣,他就懂得步步为营,一点点地侵占皇帝的权利。他的后代也很好的遗传了他“野心大”这一特点,所以后来司马家,才夺取了曹魏的天下。

此外,司马懿很长寿呀。“司马懿熬死曹魏三代国君”这件事情,可谓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你的对手再有谋略,你只要活得比他长寿,在这一点上,你就是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