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怎样创作

如题所述

  契诃夫怎样创作
  这书作者是苏联的帕佩尔内,朱逸森译,上海译文社1991年10月版,31万字,印数仅2000册,定价六块四。(现在连旧书都难找)

  以下是部分内容略为整理后的摘录。

  一、诗人的家业
  “人应该是有信仰的,或者是在探索信仰的,否则他就是个空虚的人。”
  “聪明人喜欢学习,笨人才好为人师。”
  亚历山大-阿姆菲捷阿特罗夫在谈论契诃夫时说:他是一个“谨慎、多思和对问题作长时间思考的人,他可以一连几年默不作声地酝酿着自己的构思,一直到这个构思成熟为止……”
  尤里-特尼扬诺夫在谈到维列米尔-赫列布尼科夫时说:“他没有‘诗人的家业’,他有的是‘诗人瞭望台’。”这位诗人把自己的手稿装在枕套里随身携带,他既无住处,又无卷房,他不问世事,漫不经心,他在创作上“没有家业”,同契诃夫截然相反。
  契诃夫以其沉默的认真和严格的态度对待事业,而且这不仅是一种信念坚定的严格态度,它还是一种精细的态度,几乎是会计式的态度。他在一八九八年七月二日写给画家勃拉兹的信里说:“我过着会计式的生活。”
  契诃夫的日记和托尔斯泰的日记不一样,它不是以成百上千的页面来计算的,而是以几页几页来计算的。他在一八九六年这一年内只记了两三页日记,一八九七年稍微少一点,一八九八年的日记则更加少一些。而最后几年的日记都只有几行字。可以说,作为内心所需的经常记事的一种形式的日记契诃夫是没有的。
  (CL按,周氏兄弟的日记也是如此。)
  给列夫-托尔斯泰生前最后一年当秘书的布尔加科夫在谈论作家的日记时说:
  托尔斯泰好像在研究和考察自‘我’的生活,说得确切一些,他是在研究自‘我’的基础上,勾画出人的真正的内心生活,这种内心生活不仅对别人,而且对于本人来说也时常是一种隐秘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幅肖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幅与契诃夫相反的肖像。在契诃夫的日记中,“我”几乎是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的。他在写“我做了这件事和那件事”的时候,语气是那样的平稳、冷静和认真,好像是他已经完全脱离了自己一样。我讲述自己,只是因为这件事是发生在我身上,而不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在契诃夫的日记中,你不会像在许多其他著名作者的日记中那样明显地感到自我描写和客观地叙述别人之间有什么原则区别。
  (CL按,也许这跟他是医生的缘故有关,鲁迅似乎也是如此。)
  他在面对自己一个人写日记的时候,反而比在给别人写信时候更有克制力。
  “我不能写我自己,”契诃夫承认说。(1894年1月15日致M.O.缅希科夫的信)
  与契诃夫交往密切的人的通信录:康-阿列克谢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阿维洛娃,列-安德烈夫,伊-布宁,谢-佳吉列夫,弗-柯罗连科,维-康米萨尔热芙斯卡娅,亚-库普林,康-科罗文,莉-米齐诺娃,伊-莫斯克温,弗-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阿-彼什科夫(高尔基),伊-列宾,谢-拉赫马尼诺夫,瓦-谢罗夫,列-托尔斯泰,达-谢普金娜-库佩尔尼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