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

如题所述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2018年8月30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扩展资料: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曾经一度被外国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无数的阻挡,但这些困难最终被顽强的中国人命面前倒下了,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 ,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而它修建的地方——青藏高原,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铁路。在修建时,除了要面对海拔高,温度低的问题外,还要面对一个更加艰难的困难,那就是冻土。

冻土是当今世界上的难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的因素,温度非常的低,所以就形成了这种冻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所以技术人员在修建铁路前,必须要考虑冻土问题,如果冻土问题不解决,铁路就无法修建。为此,铁路科技工作者花了不少的智慧,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设计遵循了以下三大基本原则(单独应用或综合考虑):原则一:保持冻土处于冻结状态(保护冻土原则)。原则二:控制多年冻土逐渐融化或局部融化(控制融化原则)。原则三:预先融化或清除多年冻土(破坏冻土原则)。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2
1956年开始,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即对从兰州到拉萨的2000余公里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1973年11月26日,原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了青藏线协作会议。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199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上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1995年,铁道部开始组织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下个世纪前10年进行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2000年3月7日,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加快“进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2000年12月,国家计委在京召开青藏铁路汇报论证会,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青藏铁路有关情况的汇报,对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意批准立项。2001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2002年5月,青藏铁路冻土试验全面铺开。2003年3月,青藏铁路铺轨穿越昆仑山隧道。2003年6月,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开工。2003年8月,青藏铁路铺架工程成功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2004年5月,青藏铁路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态势。2004年7月,青藏铁路正线铺轨450公里。2005年8月,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线下工程基本完成。2005年8月24日,铺轨通过唐古拉山,10月12日全线可行。2006年3月1日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2006年5月1日不载客列车工程运营试验。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第2个回答  2019-02-26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市,西至拉萨市,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由西宁站至拉萨站;线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千米;共设85个车站,设计的最高速度为16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截至2015年3月,青藏铁路的运营速度为140千米/小时(西宁至格尔木段)、100千米/小时(格尔木至拉萨段)。 2018年8月30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扩展资料: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曾经一度被外国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无数的阻挡,但这些困难最终被顽强的中国人命面前倒下了,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 ,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而它修建的地方——青藏高原,使它成为了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铁路。在修建时,除了要面对海拔高,温度低的问题外,还要面对一个更加艰难的困难,那就是冻土。

冻土是当今世界上的难题,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的因素,温度非常的低,所以就形成了这种冻土。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的是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

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其长期强度远低于瞬时强度特征。正由于这些特征,在冻土区修筑工程构筑物就必须面临两大危险:冻胀和融沉。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

所以技术人员在修建铁路前,必须要考虑冻土问题,如果冻土问题不解决,铁路就无法修建。为此,铁路科技工作者花了不少的智慧,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工程设计遵循了以下三大基本原则(单独应用或综合考虑):原则一:保持冻土处于冻结状态(保护冻土原则)。原则二:控制多年冻土逐渐融化或局部融化(控制融化原则)。原则三:预先融化或清除多年冻土(破坏冻土原则)。

参考资料:

中国政府网-青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