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太白县太白金矿

如题所述

太白金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太白河镇,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地下岩金矿山之一,其成矿地质特征比较独特,矿石品位低,但规模大且易采易选。

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凤县-镇安褶皱束的北缘,处于本区西坝-松坪复背斜北翼,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区带归属南秦岭Au-Pb-Zn-Fe-Hg-Sb-REE-V-蓝石棉-重晶石成矿亚带。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地层分属徽县-旬阳分区的凤县-镇安小区,主要由中泥盆统的王家楞组(D2w)和古道岭组(D2g)的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形成于海槽热水盆地沉积环境。矿区出露地层从老到新为王家楞组、古道岭组。

(2)构造

矿区褶皱总体表现为一地层向北北东陡倾的单斜构造,层间小褶曲较为普遍,在含金角砾岩带附近最为常见。矿区断裂总体表现为一组成矿后的断裂构造,矿区可见F1、F2、F3和F44条断层,与矿床直接有关的断层有F2、F3和F43条,均为平移断层,断面舒缓波状,总体近直立,走向50°~70°,断面上见水平擦痕,断层带宽1~25m,充填两侧岩石碎块及岩粉,断层东盘均相对向北东移动,水平断距70~400m,其中F2、F3错距较大。

(3)岩浆岩

矿区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的西坝复式岩体,主体分布在矿区南部以外地区,在矿区的东南角可见少部分出露,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另外矿区内煌斑岩脉、花岗岩脉和闪长玢岩脉等广泛分布,尤以煌斑岩脉最为常见,一般数十米不等,产状多变。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太白金矿又称双王金矿,矿床赋存于双王含金角砾岩带中,双王含金角砾岩体为全岩金矿化体,其中以1g/t为边界品位,2.4g/t为工业品位,从西到东已圈出6个金矿体,合称双王金矿床。矿床矿体最大厚度达103m,一般10~60m,部分地段全角砾岩体即是矿体。其中KT5矿体较为典型。

KT5矿体处于含金角砾岩中段45~79勘探线间,目前控制长度744m,所圈矿体最深至1451m标高,矿体总体走向304°,在1600m标高以上矿体北倾,倾向34°左右,倾角60°~70°;在1600m标高以下矿体南倾,倾向209°左右,倾角75°~87°;矿体形态大致呈一陡立的不规则板状体,局部地段有分支复合现象,最大厚度34.24m,最小厚度3.05m,平均厚度12.21m。矿体内Au最高品位62.39g/t,Au平均品位3.27g/t。但随深度的增加,矿石品位有变小趋势,矿体局部分支明显。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依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和Fe3+/TFe比值,将KT5矿体的矿石分为氧化矿和原生矿两种类型,以原生矿为主,氧化矿很少,主要分布于地表的风化构造裂隙带两侧,呈网脉状、裂隙状,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而消失。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碎裂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及网脉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等。

标本名称 角砾岩型金矿矿石 编号 DB024 形成时代 印支期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本矿石标本采自太白矿区。标本表面为灰白色,具碎裂结构,浸染状、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主要为石英钠长板岩、铁白云质钠长板岩、钠长绢云板岩等,角砾大小不一,形态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胶结物主要为含铁白云石、黄铁矿、方解石、石英等。矿石矿物有黄铁矿、碲金矿、银金矿、自然金、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钠长石、含铁白云石、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等。Au品位为1.25g/t

成因类型 次火山热液型(爆角砾岩型) 产地 陕西省太白县太白金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