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财政政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西方国家的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财政政和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一)避免出现政治性经济波动的需要。为了对政府的超经济行为发挥有效的制约作用,防止政府为政治目的而牺牲货币政策,央行就必须有很高的独立性,而且,央行是负有社会责任的机构,它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需要。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指财政出现赤字时,央行无条件地去弥补。或者直接对政府贷款、透支,或者想法降低市场利率,减少财政向市场借款的成本。这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引发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恶性循环。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虽然有义务帮助政府平衡财政预算和弥补赤字。但财政活动的客观结果并不一定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物价稳定。而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货币,它对财政的支持只能是一般的支持。因此,为避免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避免通过发行货币去弥补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有必要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央行对政府的贷款一般只限于短期贷款且有贷款最高限额,其目的之一就是限制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  (三)为了稳定经济和金融的需要。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地位不同,因而它们在考虑一些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行政当局更关心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与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政策的重点是通过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其结果往往导致通货膨胀。财政部长更关心如何有效地从市场筹措资金,以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因而要求市场利率稳定且维持在低水平上。而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货币,采取紧缩政策,提高市场利率,以制止通货膨胀。如果中央银行完全受制于政府,其结果只能更便于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这会使经济更加不稳定。如果央行有较大的独立性,明确其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央行就可以独立的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货币政策,对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也可以起到约束作用。经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两次大的改革,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较之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这突出地表现在90年代中期以后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上。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方面,尽管地方政府的直接干预已经被基本杜绝,但是间接干预依然变相存在。并且,一些中央政府部门对于中央银行仍然存在变相干预。而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中央银行不仅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操作上也缺乏规范和透明。总之,没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得不到保证。  (四)为了适应中央银行特殊地位与业务的需要。中央银行既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国有企业,它的业务具有高度技术性,它的政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因此,它的最高管理人员一般都有丰富的国内外经济知识,有熟练的技术和经验。从业务看,央行的主要顾客虽然是政府和外国中央银行,但它同时还为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因此,央行也不应完全受政府的控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