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借”字的解释

初中文言文“借”字的解释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动词义:
1、形声字。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2、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义:
1、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连词义:
1、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