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中作者借花表现什么情志

如题所述

美丽的春景撩拨起伤春怀人的情怀,这种委婉细腻的情思又蕴涵在人物一连串的动作里,更显曲折生动,把李清照独居已久、凄凉寂寞的形象描绘出来,耐人寻味。

《鹧鸪天·桂花》是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也是李清照的一首咏桂花的词。李清照是个爱花之人,其笔下屡见梅红梨白、棠残菊瘦,还有风姿别致的藕荷添彩,整卷《漱玉词》宛若一座百花园。这首《鹧鸪天》的主角是桂花。桂花虽然貌不惊人,却以怡人香气、疏淡情怀惹人爱慕,令骚人墨客纷纷呈来情诗雅词以诉衷肠。
作品原文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①。何须浅碧深红色②,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③。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④。

注释翻译

原文翻译
①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本指人的体貌与性情,这里指桂花。 疏:疏放。 迹远:桂树多生长于深山中,故云。
②何须:何必。
③画阑:饰有彩绘的栏杆。
④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从”。可煞:疑问词,可是的意思。情思:情谊。 何事:为何。

白话翻译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

创作背景编辑
李清照就快要与赵明诚结婚了,新婚之前,她雀跃欢喜。顿时,少女时光里的闺怨伤愁都暂时被她搁置在一边,她手捧桂花,用清雅温情作这首《鹧鸪天》。

诗词鉴赏

文学鉴赏
此词作于屏居乡里时期,在对桂花的赞颂之中,自然寓有词人以花自喻之意。
上阕首句即交代了时间是初春,“暖雨”、“晴风”、“柳眼”、“梅腮”都是这一时节特有的景物。柳树长了新芽,似含情的媚眼;春梅已经盛开,宛若妍丽的香腮,这一派美丽而旖旎的春景,令人春心萌动。“柳眼梅腮”四字,以拟人手法,赋予本来清新明丽的柳、梅以婀娜娇媚的特点,十分别致。此处“春心”二字,既指因春景触发的心情,也是词人的相思之心,有一语双关之妙。“动”字一出,使画面富有动感,引出下文的“酒意诗情”。
前三句中色彩是艳丽的,情感是轻快的,却俱是为后文作势,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值此美景,作者不愿独自欣赏,因此发出了“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呼唤,情感闸门就此打开,“泪融残粉花钿重”的沉痛心情随后缓缓淌出。
下阕由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连缀而成,她“试夹衫”,倚“山枕”,抚“钗头凤”,“抱浓愁”,“剪灯花”,所有活动皆以“独”字定格,表现出浓厚的孤独情怀。“金缕缝”言服饰之华贵美好,词人托以“乍试”二字,可见其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她斜靠山枕,心情寂寥,又发觉头上发钗竟不知何时已经损坏,更增愁绪。浓愁缭绕于心间,连梦里也挥之不去,词人辗转难眠,索性披衣起身,夜深时候仍然对烛剪弄灯花。清人贺裳称结尾两句乃“入神之句”。民间有言“灯花爆,喜事到”,即传灯心结花意味着喜事到来,此处表达词人期盼丈夫早日归来,以和自己同赏美景,对烛共话。
美丽的春景撩拨起伤春怀人的情怀,这种委婉细腻的情思又蕴涵在人物一连串的动作里,更显曲折生动,把李清照独居已久、凄凉寂寞的形象描绘出来,耐人寻味。[5]

名家点评
近代文学家蒋哲伦《李清照词鉴赏》:议论或发问不带丝毫的书卷气或头巾气,这样方能妙趣横生,令人叹服。
教授孙崇恩《李清照词鉴赏》:全词咏物不滞于物,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衬比,或评骘古人,层层议论,连连抒怀,步步宕开,议中含情,情中见意,情调激扬,气势豪放。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宋代集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风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荨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1
美丽的春景撩拨起伤春怀人的情怀,这种委婉细腻的情思又蕴涵在人物一连串的动作里,更显曲折生动,把李清照独居已久、凄凉寂寞的形象描绘出来,耐人寻味。
原文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①。何须浅碧深红色②,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③。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④。

2注释翻译
原文翻译
①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本指人的体貌与性情,这里指桂花。 疏:疏放。 迹远:桂树多生长于深山中,故云。
②何须:何必。
③画阑:饰有彩绘的栏杆。
④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从”。可煞:疑问词,可是的意思。情思:情谊。 何事:为何。[2]
白话翻译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岩桂不被收?[2]

3创作背景
李清照就快要与赵明诚结婚了,新婚之前,她雀跃欢喜。顿时,少女时光里的闺怨伤愁都暂时被她搁置在一边,她手捧桂花,用清雅温情作这首《鹧鸪天》。[3]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