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歌及解释

如题所述

歌词是由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组成的。
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1

24节气歌各节气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即立春:万物开始复苏的时候。雨即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增多。惊即惊蛰:就是打雷的意思,惊醒沉睡的小动物。春及春分:黑天白天一样长的时候。清即清明:树木一天比一天茂盛。谷即谷雨:小麦水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即立夏:夏季开始到来的时候。满即小满:稻谷小麦快速生长的时候。芒即芒种:各类稻谷小麦成熟的时候。夏即夏至:炎热的夏天就要来了,太阳直射的时候。暑即小暑: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天气慢慢一天比一天热的时候。暑即大暑:一年中这个时候是最热的。

秋即立秋:秋天开始到来的时候。处即处暑:暑天结束的时候,凉快的天气到来的时候。露即白露:天气慢慢变凉,地面开始有露水。秋即秋分:昼夜平分,黑天白天一样长。寒即寒露:露水慢慢变寒,快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慢慢有霜。

冬即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的时候。雪即小雪:开始下雪的时候。雪即大雪:降雪量明显增多,地面会出现大量积雪。冬即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以后一天比一天冷。小即小寒:气候变得更加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参考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间隔15度,每15度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15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解释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9

24节气歌及解释如下:

首先是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4节气歌的解释

1、春雨惊春清谷天

春季开始后,雨水量渐增,唤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到来,使得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而谷雨到来后,雨量充足谷类能茁壮成长。

2、夏满芒夏暑相连

夏季的开始后,在小满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然后有芒麦类作物成熟。夏天来临后,小暑时气候开始炎热。而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刻。

3、秋处露秋寒霜降

秋季到来,而处暑是炎热的暑天结束了。天气转凉,露凝而白,昼夜开始平分。寒露时露水以寒。霜降时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4、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季的开始,小雪时开始下雪。大雪时雪量增多,地面积雪。冬至代表寒冬天来临。小寒时天气开始寒冷。大寒是最冷的时候。

5、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上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节气在六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一号左右。下半年的每个月两个节,前一个在八号左右,后一个在二十三号左右。它们前后不差1到2天。

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至今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24个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莲,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从二十四节气的字面含义来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