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到林述巍的人生和工作,才懂他在《中餐厅》的好脾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一直不理解一件事:为什么林述巍在《中餐厅》的脾气那么好?

看见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直接下结论: 因为他不是明星

诚然。和黄晓明、秦海璐、王俊凯、杨紫比较,林述巍确实不是明星。但要知道,他在 厨师圈 非常有名气,何况又是《中餐厅》的常驻嘉宾之一。

脾气再好也不至此。

当深入到林述巍的人生和工作,真相才慢慢揭开……

林述巍小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不得已,15岁时就开始为生活而奔波。

他的第一份工作在酒店厨房里当学徒。

其实就是打杂的。

主要干的事:每天到仓库领调味品,然后运到厨房。

周而复始。

一年多以后,才真正接触到烹饪。

林述巍那时是个非常爱学习的少年。

跟着师傅开始学烹饪后。不仅纯粹学烹饪技术。师傅看完的报纸,他也要看一眼。因为报纸上面有各种各样菜的做法。

每一次看完,他都用剪刀把只关于做菜方面的那一页给剪下来,然后整理,收集。久而久之,林述巍的见识越来越广。

林述巍还是个肯努力的少年。

别人休息,他精进厨艺。别人下班走人,他在厨房和师傅交流研究菜品。这种长时间的积累,改变了林述巍的命运。

24岁,他就成为酒店的行政总厨。

行政总厨是什么概念呢?酒店里的所有厨师,都得听他安排调度。

煞有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但林述巍没有故步自封或者骄傲自满,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加深远。

他发现绝大部分五星级酒店的总厨都是外国人。

透过现象看本质。

林述巍觉得我们的厨师虽然会做菜,但少了一些雅趣。外国厨师,往往会写作、会画画、懂音乐懂电脑。

知道自己的不足,林述巍开始学写字、学画画、学电脑、学英语、学打网球……

在《中餐厅》你绝对看不到的是:林大厨居然能将一幅画做成一道菜。

这是什么概念?做菜之前先设计菜。先决条件是既要保证这道菜和画一样,又要保证菜的味道够格;后期呈现是既要让菜有观赏性,又要有艺术性。

难度可想而知。

特殊情况下。

林述巍还需要上门咨询画画的朋友。

经过多次设计和讨论,最终一幅 菜中画 一道 画中菜 才定型。

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巴尔扎克留下过一句话:

林述巍的励志人生和艺术气质。

完完全全就是从做菜的劳动中所得。

想象一下。

这样一个志趣不凡、又经历过底层困苦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时的辛苦而发牢骚;因为一时的不顺而和别人争吵呢。

我们常常看到林述巍在《中餐厅》里,满头大汗地忙碌一天。就理所当然的以为:“林大厨应该很累。”然后幻想着:“如果我是林大厨,店长和我吵,我就跟他吵。”

我们有时又看到林述巍在《中餐厅》里,被店长说:“不好吃。”就愤愤不平的表示:“林大厨太委屈了。”依旧幻想着:“如果我是林大厨,该怎样怎样。”

其实这些对于林述巍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因为在温度高达35到40度之间的厨房里面,连续工作三个小时,都只能算是一般的情况。

遇见顾客临时换菜,又有可能“谴责”菜上得慢的时候。林述巍最先想到的不是到那一刻如何据理力争,他想到的是:上菜延后到底会不会让客人感到不愉快。

等到顾客表达了满意及歉意后,他才真正放心。

处理“菜品问题”,是林述巍每天最重要的事情。

就拿甜点为例。

酒店的甜点虽然有很多种,但哪怕其中的一种甜点不好卖,他都会思考不好卖的原因。继而与负责这一种甜点的厨师商议。

商议的过程简单、合理、融洽。

这种甜点卖不好主要是口感不太好。

口感不太好主要是用水果不合适,不够酥脆。既然水果不合适,那就用干果来做。

问题解决。

林述巍道了一声:“谢谢。”

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做菜、热爱厨房,把做菜做成艺术,把厨房当成家的林述巍。不是我们想当然理解的真人秀上面的那个林大厨;至少不全面。

说他脾气好,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他已经在厨房的不断工作中,磨练出了冷静、客观、稳重、隐忍、坚持等等优秀的品质。

再加上丰富且贴近普通生活的人生阅历;让他潜移默化地产生出了包容之心、宽容之心、兼容之心。

一个15岁就接触 社会 的小小少年,你觉得他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人没短暂相处过?又在酒店工作、又是厨师、后来又成为总厨。

归根结底。

这是林大厨有涵养;时间淬炼而来的涵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