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文艺女青年的坎坷人生

如题所述

1、1942年,31岁的女作家萧红在香港养病,骆宾基受萧红的丈夫端木蕻良所托来照顾萧红。端木离开上海去联络转移,萧红却隐隐觉得两人可能是永别。骆宾基说起自己对萧红的崇拜。萧红脸色不佳,没有生气,见骆宾基不愿离开,就跟他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3、萧红没有钱,去向房东大姐求助,房东大姐好心帮助了她。这时萧红的定亲对象汪少爷为了找萧红丢下差事,赶到北平。萧红为了上大学和汪少爷在一起了,但是萧红知道汪少爷不是自己喜欢的人。萧红如愿上了北平的大学,但是她心里的委屈让她躲着汪少爷,汪少爷追到学校,气急下汪少爷打了萧红一巴掌。"

4、汪少爷为了萧红的事跟家里人闹翻了,两个人很快就没钱了。萧红和汪少爷不得已回到哈尔滨,又不能回家,只得大半年都住在汪少爷父亲朋友的东兴顺旅馆。不久后萧红怀孕了。汪少爷要回家,不愿带上萧红,大着肚子的萧红一个人被留在旅馆里。汪少爷一去再无音讯,萧红被当成人质关了起来。"

5、旅馆老板要伙计等萧红生完孩子就把她买到妓院去,萧红被关在阁楼里,每天吃的都是糙食。31岁的萧红在这样的回忆里突然惊醒,这时骆宾基进屋,扶着萧红喂她粥。萧红说起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出现的萧军。萧红联系报社的裴先生,让裴先生送书给她。萧军帮忙跑腿。"

6、萧红见到萧军显得不知所措,知道他就是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的三郎后,出言挽留了他。萧红和萧军说了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孤独,萧军为萧红的才气和美丽而折服。萧军夸萧红的才气,让萧红忍不住流下眼泪,萧军的温柔让萧红无力招架。他们陷入了最深沉的爱恋。"

7、北平连续几天下起了暴雨,引发了一场洪水。城市被淹没了,旅馆的人都逃走了,善良的伙计也放走了萧红。萧红本不愿走,被硬推上了小船。萧红想起自己没拿写着萧军地址的纸条,和救援队吵嚷着要回去拿。萧军在路上听到了萧红的吵嚷声,两人重逢,紧紧拥抱在一起。"

8、萧军将萧红抱起,不让她碰到冰凉的水。萧红在一家简易医院生下了女儿,但是两人无力抚养,只得将孩子送走。萧军告诉抱走孩子的妇人说,等孩子长大告诉他,他的母亲是位美丽的作家。萧军所在的报刊停刊了,萧军失业,萧军和萧红无处可去,最后勉强住进一家旅馆。两人为了生计开始找工作。"

9、起初找不到工作,萧红和萧军都一筹莫展。萧军为自己让萧红过得如此窘迫而过意不去,两人的感情在困境中越发深厚。尽管没有钱,萧红在贫苦的生活里仍旧坚持创作。后来萧军找到一份家教的活,管吃管住,两人的生活尽管艰难,但是因为不愁苦不怨天尤人所以过得很有诗意。"

10、萧红和萧军高兴地在路上跳起舞唱起歌,两个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萧军找到了家教的工作,两人有了住所,萧军学生是冯家弟弟,而冯家姐姐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性格开朗。萧红和萧军去参加文艺沙龙的聚会,在聚会上有人表演《哈姆雷特》。"

11、萧红仿佛看到自己就像奥菲利亚一样孤独地死去。萧军和萧红出了一本书,叫《跋涉》,在作家圈里颇受赞誉。萧军的热情性格让他颇有女人缘,萧军和冯家姐姐好上了,萧红只是装作不知道。宪兵开始抓一些知识分子,萧军和萧红无奈只能离开。两人来到了上海,为的是上海有鲁迅。"

12、萧红和萧军终于等到鲁迅的回信,还邀请他们见面。鲁迅对二人的作品都很欣赏,他的妻子许广平也对萧红颇具好感。萧红和萧军的书开始出版,两人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但是此时他们的感情却不如困难时来得好。而冯家姐姐来上海找他们,因为她被逼嫁人,丈夫对她不好,她到上海投靠姑姑。"

13、萧军和冯家姐姐旧情复燃,萧红都知道,心情也就低落。萧红到鲁迅家中和许广平一起做饺子,也和她讨论自己的感情生活。许广平劝她不能一直活在萧军的世界里。萧红的新作《生死场》得到了鲁迅的赞扬,还为这本书作序。萧红和萧军吵架,萧军只是安慰萧红。萧红对鲁迅说了自己的苦恼。"

14、鲁迅告诉萧红她和萧军就像两只刺猬。萧红领悟到鲁迅先生的话,决定先和萧军分离一段时间。萧红去了日本,本想顺便看望在日本念书的弟弟秀珂,但秀珂当时已回国,她便住在朋友阿虚家中。萧红总是想念萧军,也和阿虚形容过萧军。后阿虚回国,萧红举目无亲,不久后萧红得到鲁迅去世的消息。"

15、萧红回国,见到了萧军,也见到了自己的弟弟秀珂和好友阿虚,还有年轻的作家端木蕻良。萧红来到鲁迅家中看望许广平,回忆起鲁迅曾经的音容笑貌。回国后的萧红和萧军的关系仍旧没有缓解,虽然萧军和冯家姐姐已经分手了,但是萧军的个性仍旧没变。端木蕻良来见萧红,邀请她参加一个知名作家的座谈会。"

16、萧红收到阿虚的来信,阿虚希望萧红到妇产医院看望自己。萧红到了医院,心里已经清楚一切,阿虚也不隐瞒。萧红忍不住发了火,萧红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反省自己和萧军的关系。萧军质问阿虚为什么要让萧红知道,萧军对阿虚的无情让萧红也无法接受。萧红开始和端木蕻良频繁见面。"

17、萧红想开一家文艺咖啡馆,能让作家在里面得到最轻松的感觉。萧红和端木讨论着这个梦想。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长驱直入,八一三打到上海,萧红、萧军和端木不得不离开上海,有时三人就躺在一张床上,端木对萧红从不吝啬语言上的赞美,萧军却不待见端木的行为。萧红怀上了萧军的孩子,他们到了延安。"

18、萧红对萧军态度渐渐冷淡,萧红想跟着端木去武汉,萧军却希望她跟自己去延安。萧红说也许自己爱上了别人,萧军断言他们不适合,萧红对自己和萧军纠缠不清的关系感到了厌烦,坚持要离开萧军。萧军也不再挽留,萧红准备离开了,萧军忍不住紧紧拥抱着她。萧红和端木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

19、火车即将出发,萧军跑向火车,萧红想起了那次洪水中,萧军也是这样赶着来和自己见面。火车开动了,萧军一直追着火车跑,但萧红还是远离了他的视线。萧红和端木来到武汉,端木给了萧红一个完整的婚礼。但很快萧红就发现端木不适合自己,端木不会照顾人。武汉沦陷,端木自己先去了重庆,萧红在去重庆的路上生产,孩子夭折。"

20、萧红梦见自己怀着孩子在炸弹轰炸中四处逃亡,端木却没有陪伴自己,遂从梦中惊醒。她看见骆宾基陪在自己身边。萧红问骆宾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骆宾基暗示自己喜欢萧红。端木重重地放下行李箱,萧红和骆宾基这才注意到端木。骆宾基告诉端木说萧红发烧了,端木赶紧把萧红送到医院。"

21、战乱逼近萧红所在的城市,医院的人都走光了,只有端木和骆宾基陪在萧红身边。萧红想抽烟,但是没有火,骆宾基说要出去卖火柴。萧红在经历了一切都变得情绪暴躁,端木劝她不要抽烟,萧红却冲端木发了一场脾气,还打翻了端木手中的水杯。萧红趴在床上无助地哭了。骆宾基给萧红读文章,萧红闭着眼睛听着。"

22、萧红的病情每况愈下,骆宾基回九龙,只有端木陪在她身边。萧红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交代端木帮自己找到自己的女儿,同时把《呼兰河传》的版税送给骆宾基表示感谢。听着萧红的语气,端木也渐渐感到悲伤。萧红在对自己人生的回忆中流下了眼泪,然后告别了人世。"

23、端木把萧红安葬了,和骆宾基在萧红的墓前说起萧红的人生,端木感叹每个靠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骆宾基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萧红是一位强大的女性,她在写作中寻找温暖,是一位毕生勇敢地追求爱与自由的女作家。萧红年仅31岁就香消玉殒,在她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她的精神为后人传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