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下垂,跨阔步态,小腿及足背麻木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足下垂,是一个医学术语,这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踝关节跖屈位,不能够主动背伸。用通俗的话讲,也就是脚脖子主动钩不起来,向下耷拉,走路的时候脚趾碰地。出现足下垂,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足部的骨骼因素,因为骨折或肿瘤等原因发生了骨骼畸形变。第二个原因是小腿前侧的肌肉发生了损伤。比如外伤产生了胫前肌或腓骨长短肌肉毁损,失去了踝关节背伸的动力。第三种是由于神经的原因,比如脑血管病变压迫神经,或者腓总神经外伤或卡压,使小腿前肌肉失神经支配产生足下垂。神经受到了压迫,引起神经受压的常见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这两个病会压迫到坐骨神经,而脚外侧缘皮肤的感觉是由坐骨神经支配的,所以坐骨神经病变之后往往会引起脚外侧缘的麻木。首先是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就会出现足背外侧麻木。其次是患了梨状肌综合征,导致坐骨神经压迫。第三是腓神经受伤或者涨了肿瘤,需要做心电图治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30
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小腿失去感觉可分为外侧及足背和股前内侧及小腿内侧,所以应该注意鉴别。股神经损伤时高位损伤表现为股前内侧及小腿内侧感觉丧失。低位损伤,可为单纯隐神经伤,表现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股神经来自腰丛,沿髂肌表面下行,穿腹股沟韧带并于其下3-4cm股动脉外侧分成前、后两股,支配缝匠肌、股四头肌,皮支至股前部及隐神经支配小腿内侧皮肤。股神经损伤较少见,且多为手术伤,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股四头肌麻痹所致膝关节伸直障碍及股前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如为手术伤应尽早予以修复 临床表现: 1.运动 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瘫痪,出现患足下垂内翻。 2.感觉 腓总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故该区感觉消失。 3.营养 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影响功能。 并发症: 可合并足下垂内翻。 诊断: 受伤史,由于小腿伸肌群及腓骨长短肌瘫痪,呈足下垂内翻,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肌电图检查能确定损伤及损伤程度。
第2个回答  2021-11-30
跨阈步态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或马尾肿瘤可能表现一侧足的下垂而类似腓总神经麻痹,但都有跟腱反射减失或下肢其他肌肉受侵,说明病损部位已超出腓总神经。 2. 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联合损伤有足底部感觉障碍、足和足趾不能跖屈。 患者表现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 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 电生理检查,通过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检查,判断神经损伤范围、程度、吻合后恢复情况及预后。
跨阈步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穿通伤、腓骨头骨折外伤、牵拉可损伤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2)受压:腓总神经绕过腓骨颈处最易受损长时间蹲位可引起。 (3)铅中毒、代谢障碍(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和麻风等造成。
第3个回答  2021-11-30

 腓总神经损伤造成足背屈、外展和内收、伸趾障碍,以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患者表现足和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   走路高举足,足尖先落地,呈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腓总神经损伤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小腿前外侧伸肌群麻痹,轻微的肌无力甚至完全缺失运动功能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 

    运动:由于小腿伸肌群的胫前肌,踇长、短伸肌,趾长、短伸肌,和腓骨长、短肌,出现瘫痪的情况,故而造成足下垂、内翻。

    感觉: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区域感觉丧失。

    外伤:因感觉的丧失足背部易受外伤、冻伤和烫伤。 [2] 

    检查

    语音

    1.电生理检查

    患侧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F波或H反射潜伏期延长;SEP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波间期延长;腓总神经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多为失神经电位。

    2.超声检查

    能确切显示外周神经特别是腓总神经,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资料,可为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诊断

    语音

    主要根据外伤史和临床表现诊断。

    治疗

    语音

    该处损伤位置表浅,神经均可触及,应尽早手术探查。功能不恢复者,晚期行肌腱移位或踝关节融合矫正足下垂畸形。可以使用提足矫形器,避免在行走过程中足尖下垂而导致的异常步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