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题所述

  一位妈妈给我讲她女儿在幼儿园的“遭遇”。有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家对妈妈说:“老师说我动作不协调,不让我去参加‘六一’表演。”女儿说这话时很没有自信,也有些失落。这样的“遭遇”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评价时,告诉孩子不理会,或者说一些含糊其辞的话,如“他这么说呀”、“是吧”,都会令孩子进入一种消极情绪中,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喜欢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

  1、认识自我

  在孩子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时,教他多说“我”可以加强他对自己的认同。刚刚学习说话的阶段,孩子还不会正确使用“我”,如果大人称他为“宝宝”,他也自称“宝宝”;会说自己的名字了,就用名字代替“我”,比如“安安的车”、“妞妞要吃”等。从大人所看到的自己,和由自己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存在,其差距是不言而喻的。教孩子称自己为“我”,才能促进自立心的萌芽。

  2、肯定自我

  一个能肯定自己、尊重别人的孩子,会有更大机会享受健康身心和愉快的社交生活。他们和人交往时,能自如地调节关系。要学会肯定自己。

  3、接受自己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别人的评语、参与游戏活动时的表现,让孩子清楚自己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强势弱势,同时建立一个接受自己强势弱势的态度。

  4、鼓励自己

  每个人每天经历那么多人与事,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每个成就并加以赞许,是件不可能又容易令人失望的事。所以,从幼儿时期就告诉孩子,首先做自己的好朋友,对自己感到满意的行为进行自我赞赏,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自己打气,这样的孩子当然能够肯定自己了。

  不过,父母最好也能注意到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他能逐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可以适当地予以肯定和嘉奖。

  5、充实自己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基础,能努力不懈地充实自己,克服弱点,发挥长项,才能维持自我肯定的状态。父母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或训练,鼓励孩子多看书多发问,都是让孩子充实自己的好方法。

  孩子的自信心,是要通过“自我照顾”的成长任务建立起来的。这包括个人生活起居的常识和技能,比如当一个两岁的孩子会自己拿勺吃饭时,完成这个“自我照顾”的任务,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非常有成就感,也就增强了自信心。

  6、面对失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挫败对于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太多挫败却会令孩子气馁。因此,父母对孩子来说便非常重要,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最终必定是向父母求救,依赖父母的帮助去解决问题。

  但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也应有技巧,当孩子正埋头苦干,也做不好的时候,父母应给予他信心再做尝试;如发觉孩子始终都做得不得法,应该向孩子提示,但切勿太明显,使孩子感觉是你帮他去解决困难;当孩子得到负面评价时,提醒他的强势,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意,找回自尊。

  7、建立自尊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首先要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来自父母的足够的爱与关怀。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或者过分责备孩子的过错。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处理问题。但不要过分呵护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表现出不满、处罚孩子都是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自尊心并不等于让孩子任意妄为。

  专家成墨初告诉妈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不同的挑战,最需要老师、父母的鼓励。自尊心有助他们接受考验,渡过难关,父母应该尽力营造与老师、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与父母或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或遇到短暂挫折,可能会意志消沉,但是事情过后,自尊心又会重现,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一点小小的挫折或者负面的评价,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打击孩子的自尊。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

  所谓自信心就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识与充分估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一种强大的内动力,能激励人坚持不懈的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能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活动,大胆探索和思考问题,乐于与周围人交往,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自信心不仅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还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自信心是从何而来的呢?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特别是与人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学家认为: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关系密切。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肯定,多赞美,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的心态和有潜力可控的信念。

  一、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赏识、赞扬、鼓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责备,而不表扬,久而久之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失去信心的。通过责备让孩子做与通过表扬让孩子做,二者对孩子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班上有一个叫毛毛(化名)的小朋友,他性格内向、gBjj~。学习一直不好,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他很高兴地对父母说:“今天老师都表扬我了,说我今天吃饭吃得特别好,没有挑食,没有剩饭。”家长听后不但没有表扬反而冷冷地说:“你也就会吃了,还有什么本事。”虽然这些也许是家长不经意说出口的气话,可说出来对孩子是一种摧残,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无能,父母不仅没有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我仿佛看见孩子的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可家长却视而不见。所以作为家长决不可任意指责孩子,指责会打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剥夺孩子发展的可能性。相反如果家长多些赞美的话来激发孩子,“哎呀,不得了,小小年级就会唱得这么好!”“啊!你的本领可真大,长大了~ 定很了不起。”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就回变得使大人想象不到的.高兴起来,充满了自信与热情。

  二、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的父母都认为孩子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任何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结果使多数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干不好,所以干脆什么也干不。作为父母一定不要怕浪费时间,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比如,孩子起床穿衣服扣衣扣这件小事,除了可以练习孩子手部的动作外,还可以培养你的孩子帮助他人的观念。为此父母要教会孩子自己穿鞋、穿衣服,即使再忙,也要花费时间让孩子自己做,因为这正是你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当孩子做完你交代的事情后,他就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喜悦远远超过了大人的想象,并且也增进了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相反,有些父母把孩子视为宝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怕孩子摔倒跌伤而不让他学习滑冰,怕孩子溺水而不让他学习游泳。这简直就是把孩子用玻璃罩了起来。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废人。

  三、乐于回答孩子的问题

  小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问这个、问那个,而且他们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都让你觉得非常的可笑,令人费解,是令人发烦的,并且解答起来是很费事的。但是作为家长,你们~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嘲笑你的孩子。你一旦嘲笑他,他就会因害羞而不再问任何问题了。这样,你就会把孩子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给扼杀掉。所以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作为家长你都不应该嘲笑你的孩子,不但不可以嘲笑他,而且还应该亲切的回答他。如果,当孩子问你的问题你一时不能解答的话,你也不能拒绝他。而是应婉转的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爸爸就知道你是~ 个聪明的孩子。你可以自己先动动脑子,再仔细想一想答案,想好了就告诉我。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的话,爸爸再来告诉你好吗?”那么你就可以乘着这个时候去查找资料,或问问别人。得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告诉给你的孩子。

  四、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社会上有一些父母,为了使孩子容易管教,故意让孩子怕自己。这样会使孩子变成懦夫,一个怯懦者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父母要想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必须先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愿;真正了解孩子的感情。也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到。比如,到了星期天,一家大小商量好外出游玩,爬山时,大人要求孩子说:“你看山上的风光多么的美好,你要加油啊!你要有心信!你一定能爬上去。”可是自己却在山脚下,一动也不想动。或者是到了晚上,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去看书、写字,自己却在忙着打牌、看电视。这样的话,你的孩子还会听你的话吗?他还会觉得你的话可靠吗?五、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下,变的非常懦弱。让他做什么事,他连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说了出来,这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遇到事情总是向后退缩。自卑感是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偏低的评价或对自己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它不仅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克服孩子自卑感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鼓励孩子说出:“我能行!”家长万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拿他和别人做比较。“为什么别人行,你却不行?”“你看看,隔壁家的东东会看报纸,楼下的小红会弹钢琴,而你呢,一天到晚就知道吃,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你看人家画的那才叫熊猫呢,你画的简直就像一只狗。难看死了。”比来比去,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比没了。我班的孩子就曾说过:“爸爸总是把我和别人比,而且专和比我好的孩子比,烦死了。只要一听到爸爸要把我和别人作比较时,我的心里就很难受,就觉的我什么也干不好,所以什么也不想干了。”拿别人的优点与孩子的弱点来比较,是一种消极的比较法,只能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自卑的种子。日本的父母认为: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应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多表扬孩子,来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0
前几天有位妈妈向我咨询了关于孩子自信心的问题,她说上周孩子的班主任推荐孩子去参加学校举办的舞蹈比赛,孩子却拒绝了,孩子跟班主任说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参加比赛,害怕出丑。可这孩子明明很喜欢跳舞,甚至还学过两年半的舞蹈,绝对有参加比赛的实力。

对此,这位妈妈感到非常的不解,孩子明明很优秀,怎么对自己这么没自信,甚至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但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
所以想问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勇敢一些。

相信不少家长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尽管孩子很擅长某些东西,但是真的有机会让孩子展示的时候,他们却打起退堂鼓。要知道,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心,他们所表现出的胆怯、畏缩不前等心理将会阻碍他们的成长,比如说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却因为不自信,还没尝试就放弃了。甚至因为这件事情的放弃开始怀疑自己的个人能力,变得越来越自卑...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的循环,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百害无一利的。所以父母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有以下几点方法建议。

一、让孩子正视失败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不自信,是因为他们将成功看得太重,他们害怕失败会遭到别人的质疑,使自己陷入窘迫的状态,与其被别人指责,倒不如一开始自己就不去做这件事。

当孩子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让孩子意识到失败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任何人都有可能会失败,付出努力了就好,不一定非要赢。
除此之外,家长们也不要过于在乎孩子的输赢,输了就批评,赢了就奖励等等,这都会加重孩子对失败的恐惧。

二、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被人需要,对于孩子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忙叠衣服、帮忙喂养家里的宠物、帮忙打扫卫生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有一定价值的,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自信,有勇气去面对更多的事情。

三、多鼓励认可孩子
成年人需要别人的尊重与认同,孩子也一样。鼓励与认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在鼓励孩子时需要注重方法技巧,来更好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比如孩子不敢尝试某些事情时,家长可以多做鼓励,对孩子说:“加油,你能行”,“爸爸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之类的话,类似的鼓励的语言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正面引导,孩子在得到家长的鼓励以后,可能就会想:“既然爸爸妈妈这么说了,那我就试一下吧,也许我能行呢”,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内心的自信感也会逐渐递增。

四、遇到困难,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让孩子迎难而上。当孩子遇上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问题,试着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一点点克服内心的恐惧,当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的有成就感,并对自己充满自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