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的提纲! 一定要全面。

如题所述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4.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5.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6.了解外汇和汇率。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考点扫描:
1、什么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含义?货币本质是什么?P5它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分别是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分别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来充当?
3、什么是流通手段?什么是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P6
4、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规律
5、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是什么?常用的信用工具是什么?P9
6、什么是信用卡?P9 信用卡有哪些功能?P10
7、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如何判断汇率升高或跌落?人民币升、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8、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综合探究]如何看待金钱(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如何获取和使用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直击考点:
1.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3.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4.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5.运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6. 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考点扫描:
1、价格形成的因素(决定因素(价值)、直接因素(供求)及其他因素)?
2、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4、价格变动对生活有何影响?(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成反比。不同商品(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何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直击考点:
1.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2.了解消费的类型。3.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4.了解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考点扫描:
1、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根本因素:经济水平、直接因素:收入水平(当前收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和其他因素:物价等)和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按交易方式、消费对象、消费目的分)?
3、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影响?
4、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哪几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直击考点: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3、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4、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5、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二、考点扫描: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及其关系?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P34-35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因、意义)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6、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公有制经济内容包括什么?其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股份制)?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8、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及主要体现?
9、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别是什么?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直击考点:
1、了解企业的含义。2、了解公司的含义。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4、了解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6、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7、理解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二、考点扫描:
1、企业的含义、地位?公司的含义、法定形式?
2、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3、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
(1)劳动的重要性
①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作用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就业(意义+形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从党和政府、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7、劳动者享受哪些权利?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国家和劳动者两个角度阐述)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储蓄存款的种类。2、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3、了解股票的特点。4、了解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5、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7、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
二、考点扫描:
1、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2、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地位和主要业务?
3、股票的含义、特点、收益、价格的影响因素?发展股票市场的意义?
4、债券的含义、种类及特点比较?
6、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
7、居民的投资方式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遵循的原则)?共同点: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区别:储蓄的收益低于股票和债券,比较安全,风险较低;股票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直击考点:
1、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4、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
二、考点扫描: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2、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特点?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哪些具体形式?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在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当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直击考点:
1、了解财政收入的来源。2、了解财政支出的种类。3、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4、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5、了解税收的含义。6、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7、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考点扫描:
1、什么是财政?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08版变化)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各自社会保障、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3、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有哪些?
4、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
5、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6、我国税收的性质?
7、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纳税人怎样做到依法纳税?
(1)原因:①税收的性质: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①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8、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直击考点:
1、理解市场在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2、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3、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4、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5、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
二、考点扫描: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哪两种?
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
3、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其后果?
4、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6、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三大手段及其关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直击考点: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点扫描:
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特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08版变化)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GDP的增加的后果)?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原因:①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08版变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直击考点: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3、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4、理解提高开放型水平。
二、考点扫描: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费影响)?
2、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和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4、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实施一个战略,坚持一个原则。)(08版变化)
(1)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领域。
(2)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3)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