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如题所述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但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尤其是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下面是我近年来在作文教学所作的有益探索,盼能起引玉之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一是把握标准,不吝啬分数.作文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之所以低分,主要是教师把握标准存在误区,习惯用成人文章的标准去衡量,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看待,把大纲中作文的总体要求最终目的作为统一标准去评价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抛弃这种片面认识,正确把握中学生作文的评分标准.不要吝啬分数,只要达到了本年级作文的基本要求,就是好作文,就要给较高的分,以帮助学生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中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编印一本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摘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
三是表扬强化,使后进生增强信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只要作文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四是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学生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