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国事迹简洁概括(100字以内)

如题所述

陆游在46岁的时候做了个非常大胆的举
动,毛遂自荐,写了长信给王炎,这是四川宣抚使,王炎也是抗金将领,看到这封
信,非常高兴,邀请他来任职,官名是左承议郎……实际相当于军事参谋。这个职务
重要,为前线战士出谋划策,还要主管各种文件。这一年他四十八岁。他终于到了
前线去。这是他人生的分水岭。之前的诗篇,陆游感叹自己老了。之后,到了南
郑,心态马上转变了。“不妨青鬓戏人间。”心态变了吧?陆游突然改变,是因为心
态的改变。这也说明在很多人看来,战场是最危险的地方。陆游看来是最快乐最浪
漫的地方。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他是充满幸福感地去战场。原因只
有一个,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深沉的爱。爱到足够强烈,才能置个人安危不顾。南郑
从军岁月是他一生中生命的最高@潮。在南郑时,他终于参加了对金的小规模的战
争。再艰苦,他都不抱怨。再是他充当过南宋军队的情@报员。这种工作要的是胆大
心细。陆游的武艺就能发挥作用了。他自己说过,读书三万卷,学剑四十年,剑术
高超,适合去做情@报员。他巧妙地避开敌人的封锁,出色地带回对方的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4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8-15
Larry you are La la la la Li Li On the same day that the Neiman said there was no doubt what was you get REE ha ha ha book know the man say yeah boo downwash l do summer This year book no Ha ha ha da Shi I Ni Manny Yung Udall y shanks
第3个回答  2019-10-31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扩展资料:
宦海浮沉:
淳熙十三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年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图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
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何澹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