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根本原因是:社会繁荣稳定、思想开放。

二、具体原因:

1、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2、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3、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4、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

5、“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新鲜的活力。

7、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扩展资料

形式风格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3

原因众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第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第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第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第2个回答  2019-10-30
首先,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代宽松的政治政策对诗歌的繁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教唐代诗歌繁荣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共存”,“广谈”,“诗赋”等。
更重要的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连唐太宗身上也流有其它民族的血液,因此唐朝的民族政策相较历朝历代,也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开放。唐朝的国策是国泰民安,讲究对待其他民族一视同仁,很多其它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相互交融,使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片大繁荣的景象。
不仅如此,在唐代,就连后宫中,能说诗、能做诗的妃嫔,皇子公主都不在少数,她们对于唐诗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领导和促进作用。此外,唐朝非常看重有才华的诗人,重视写得好的诗歌作品,很少会有文字狱等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唐代,朝廷甚至愿意为那些犯了死罪的犯人,编撰整理他们的作品,对待犯人如此宽厚的政策,在历史上是极少的。宋代的咏史诗与唐代的相比,唐代咏史诗的笔锋甚至更加尖锐,但唐代诗人很幸运,唐代统治者不会像宋代统治者那样多疑。否则,按照当时的文风,十有八九,会有很多人为诗歌而死。
在文化方面,也有唐诗繁荣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首先,从朝堂到宫廷,从政治到生活,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片段、人物风景,能包含在诗歌中,诗歌写作内容比以前不知道丰富了多少倍。而且风格更加成熟完整,不仅有现实主义还有浪漫主义,两种诗歌风格并存并且还得到了新的发展。
丰富的文化背景, 给唐代诗人的创作带来了广阔的发挥天地. 而在文化条件当中的另一点, 就是唐代诗人不仅仅只有王侯将相,文人志士等,而是各级市民、男女老少都有参与诗歌的创作。另外,唐代的文学创作环境处于一个非常自由开放的社会之中,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的。

最后一个原因是,诗歌的历史积淀相对较少为唐代诗歌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诗以前虽有楚辞,汉赋等,但没有需要仰望的诗歌高峰。唐诗可以自由发挥,潇洒自然,毫无顾忌,这也使唐诗的发展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第3个回答  2019-10-02
唐诗的空前繁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第4个回答  2019-10-02
简单地说有以下八点;
一、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八、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