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行为的特征和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小孩子一般都怕生的,您应该多锻炼她,孩子的表现属于这个年龄的正常表现,父母积极引导,并创造机会是较好的方法,但是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更是非常的重要,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需要给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逐渐成熟。 小孩都一样,都有一时期注不和群。主要是缺乏运动,多带他到户外活动。
换换花样锻炼身体,既有趣又有效

对于孩子害羞、怕生的行为表现,父母应先了解其原因。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六至八个月,便开始进入“认生”期,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背后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种情形: 
 
  1.个性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如果孩子生性内向、害羞或胆小,必然比较容易怕生。 
 
  2.互动机会少: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之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再加上有许多父母在孩子小时,样样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事事为他代劳,总以为在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却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难有和大家接触的机会,从而有严重害羞、怕生的倾向。 
 
  3.不安全感作祟:宝宝行为发展的第一年,会对主要照顾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不注意影响他,容易造成孩子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而间接影响孩子日后与人相处的关系。 
 
  4.父母教养态度: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联系。或讨厌孩子吵闹、怕孩子一直跑来问问题时,而让孩子以看电视、听录音带等打发时间。当孩子有吵闹行为时,就怒骂他“不安静就要挨打”。孩子有问题来问父母时,不是被奚落一顿,就是要他离开,不要吵大人做事。孩子一再被拒绝,造成日后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结,是父母绝对没有想到的。 
 
  5.缺乏自信心:因为孩子本身沟通或接触社会的技巧不佳,导致孩子缺乏表现自我的信心,而选择以退缩及逃避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缺点。 
 
 6.遗传因素:父母本身天生个性属于内向、害羞,又缺少与其他邻居、朋友联系的机会,相对的,也会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个性。 
 
  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未熟悉前,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个孩子个性都不一样,对于生性内向害羞、胆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来说,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有时看到陌生人时会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尽量不让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惊吓而畏缩。 
 
  2.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机会。 
 现代家庭子女少,无形中也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平时可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是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为孩子拓展人际关系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机会。 
 
 3.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 
 当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结时,父母应给孩子引导,使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但避免勉强地要求孩子。反之,父母若未能及时给予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这次经验,而误以为逃避便能解决问题。 
 
  4.先做好心理准备免除恐惧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门前先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么人、孩子应有的礼节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与孩子先进行模拟演练,降低孩子恐惧、怕生的心理。 
 
 5.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并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时喜爱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通过一些已经发生或还未发生的小故事玩一场布偶剧,以增加其交往经验,而父母也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并建立其自信心。 
 
 6.勿勉强及否定孩子 
 有些孩子会因自身的沟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对外,如果孩子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切勿勉强,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父母的话孩子听了,会以为自己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怕生为理所当然。 
 
 7.适时给予孩子打气、鼓励 
 不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况时,父母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事后也要不时为孩子打气,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潜在原因,并耐心教导他打开心房。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别忘了给予他适时的鼓励和赞美,建立其自信心。 
 
 8.通过童话故事书启发孩子 
 三岁左右的孩子已听得懂故事,妈妈可以通过故事书内容,开启孩子的心扉。如害羞的鸭子和没有自信心的天鹅,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结果变成美丽又受欢迎的成员。以富趣味的教育性对话说给孩子听,让他踏出害羞、怕生情结。 
 
 耐心教育打开心房 
 
 大人不要要求孩子去做做不到的事,当孩子产生挫折、退缩时,给予正确引导。做到了,给予鼓励及赞美,加强其自信心。 
 
 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时,尽量避免让孩子一开始时,接触态度不佳或讲话很大声的长辈,以免孩子吓到,更加退缩。 
 
 引导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刚开始大人可随时守在一旁,待孩子大开心房、融入活动时再离开。 
 
 孩子有害羞、怕生行为表现时,切勿当场给予难堪和指责,增加其挫折和退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9
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1.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负面体验,亲身经历或目睹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2.没有学会正确的社会技能; 3.期望完成不恰当的任务,对自己的表现经常焦虑; 4.因为“不恰当”的自我表现而自我贬低:“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我没有价值”、“我做不到”。 小时候那种被抛弃的自我意识在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恐惧感,使之无法应对生命中的未知性 。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我小时候我爸忙于生计,外出打工,经常不在家,家里只有我妈。我妈刻意希望我们能独立,而且她干活的时候也不希望有累赘,经常把我们丢在家里,丢在一边,通过体罚的方式硬生生地把我们训练得很乖巧听话,什么事都不敢烦她。这也给我造成极大地阴影:就算到现在,我依然有残留的自闭症;我也才刚起步学习如何与别人作良好沟通;我有时候还害怕被别人抛弃:我现在最怕被别人等,生怕他们一个不小心就把我抛弃了,那种感觉太他妈awful了!所以我宁愿很多时间都是一个人。 由于多数容易害羞的人自我认同感较低,他们一般不会运用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以保住面子。甚至,他们会试图避免任何一种可能让他们觉得困窘的场合,从而...
第2个回答  2021-0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