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是干啥的?具体资料

如题所述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参考资料:http://sports.163.com/06/0123/12/285BP8U200051P5H.html
求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9
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禄舟村,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出生。其祖父黄泰,是洪拳名家陆亚彩的门徒。其父黄麒英,据传是晚清“广东十虎”之一,曾任镇粤将军所部兵技击教练。黄飞鸿拜师学武,成为当时著名教头。同时,黄飞鸿在广州开办“宝芝林”医馆近40年,传下弟子众多。黄飞鸿曾在著名爱国将领刘永福军中任职,在当时的武术家中无出其右,但在台湾战斗失利后,一无所有,晚年靠担任守卫、押镖过活,相当艰苦。1925年农历三月廿五去世,由女弟子邓秀琼出资殓葬。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已拍摄100多部,他的故事通过关德兴、成龙、李连杰等的演绎,家喻户晓。 今天,佛山祖庙中的黄飞鸿纪念馆,有专人为游客表演醒狮和武术,让大家领略当年黄飞鸿的风采,可今天的这种讨喜在黄飞鸿当年可是谋生的手段。黄飞鸿生前落寞,生后留得美名。他是个武林高手,但是,他身边没有时髦的十三姨,佛山无影脚也不那么名震江湖;他能手舞洪拳以一敌十,但是,他却不能朝着十三姨舞着狮头,深情一笑。 作为丈夫的黄飞鸿 黄飞鸿只留下一张照片,除此,别无其他。关于黄飞鸿所有的英雄事迹都出自他的太太莫桂兰以及徒弟、徒孙的片言讲述。 电影里的十三姨是英雄要配美人的设计,不过,黄飞鸿也有一个现实中的美人,这就是他的四太太莫桂兰。两人的相识,民间有不同版本,但都带有传奇色彩。 有一种说法称,黄飞鸿和莫桂兰的伯父是好友,两人早已熟识。不过大家更愿意相信两人的偶遇充满了趣味。话说某日,南海叠沼乡庆祝神诞,邀请黄飞鸿赴会助兴。当时19岁的莫桂兰与人打赌,以百金赌注上台掌掴黄飞鸿。此时,台上正在表演的黄飞鸿脚上的布鞋竟脱脚飞出,正打在莫桂兰的前额。莫桂兰乘机上台,给了黄飞鸿一个耳光。对这个耳光,黄飞鸿竟没有生气,给予一个微笑。59岁的他对莫桂兰的爽朗念念不忘,托人做媒,娶得少妻归。 在莫桂兰眼里,丈夫不是一个帅哥,她觉得黄飞鸿的长相相当怪异。寿星公头,有一幅罗汉眉,眉长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长。身材肥壮高大,走路时,两手总摆在后面,笑眯眯的,常常自称为“豆腐教头”。 1949年,关德兴先生首演《黄飞鸿》时,特邀她和黄飞鸿的儿子黄汉熙担任顾问。就是这一系列电影,使得黄飞鸿声名远播,成为海内外尽知的南拳大师。 作为武术家的黄飞鸿 黄飞鸿身后享有盛名,但从正史来看,黄飞鸿生前不过是普通的岭南武师。在《佛山忠义乡志》等书中,对黄飞鸿没有任何资料记载。 英雄出少年,少年黄飞鸿在高手如云的佛山脱颖而出。据传,有一次他以四象标龙棍,战胜了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博得“少年英雄”的名声。 16岁之后,黄飞鸿离开佛山,到广州定居。据《广东武术史》载:广州上西关太保庙诞辰,邀请了当时的著名教头表演,其中黄飞鸿表演了铁线拳。 黄飞鸿的武功到底有多高强,无影脚应该是一个证明。据专家们考证,无影脚并非电影里说的那么神奇。 他的武功还体现在徒弟们身上。黄飞鸿在广州开设“宝芝林”医馆时,传下凌云阶、梁宽、林世荣众徒弟。林世荣后来出版了《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创广东武林公开出版拳谱的先河。1933年,其徒孙朱愚斋写成《黄飞鸿别传》并出版,使黄飞鸿扬名海内外。 作为电影原型的黄飞鸿 在探访黄飞鸿足迹的过程中, 时刻出现两个黄飞鸿,电影镜头与现实叙事形成鲜明对比,搞不清楚概念中的黄飞鸿是其本身还是一个经典的电影角色。一个大侠,两个江湖,一个真实一个虚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电影,没有关德兴等人的演绎,黄飞鸿可能已销声匿迹。 《黄飞鸿别传》成为电影里黄飞鸿的脚本。在此后60多年里,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剧、漫画层出不穷。根据对英雄的不同理解,各自编排自己心中的黄飞鸿。 黄飞鸿:有气节的武术家 1999年,佛山筹建黄飞鸿纪念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科科长邓光民就担任了纪念馆筹备办公室的秘书长。经过在各地开展征集史料的工作,对黄飞鸿的了解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邓光民看来,研究黄飞鸿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并不出名,真实记载甚少。现在人们对黄飞鸿的了解是来自其太太莫桂兰、徒弟及子女的回忆。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100多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 邓光民认为黄飞鸿是一个武术家,对南派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好打抱不平。从他参加刘永福的军队,在台湾抗击日军侵略,可以看出他有相当的民族气节。 对于无影脚,邓光民认为确有其事,不过没有那么神奇,其实就是声东击西,上面出拳打对方头部,吸引对方防守,同时出脚踢对方的下部,其他拳派也有这样的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