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详细

如题所述

政治:

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最突出的表面现象。在近四个世纪中,先后出现34个政权,其间只有西晋20多年相对安定的统一时期,仅十六国北朝,中国北方就出现了三度分裂与三度统一。

战争与残杀成为经常的事,攻城略地,杀人盈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以及西晋灭吴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有所削弱,东晋时门阀士族专政,皇权更是衰弱不堪,南朝各代皇权上升,但很长一段时间还需通过宠任寒人的办法来削弱门阀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干扰。

十六国北朝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在采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还采用部落组织的形式统治各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分治,皇权的上升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又成为各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深入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各项具体的政治制度承袭秦汉而有变化发展,成为隋唐制度的渊源。从中央行政制度看,魏晋南北朝因袭东汉以来的发展趋势,尚书台(省)的权力越来越重,掌拟诏令的中书省及审定诏令的门下省也相继设立起来。

经济: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文化: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扩展资料:

经济特点

1、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2、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3、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手工业也有长足发展.南方盛产青瓷,器皿形制美观;蜀锦闻名遐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政治: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挟天子而令诸侯,曹丕继位后受汉室禅让,所以“魏”为正统,然而持续时间过短,而且继曹丕退位后魏完全处于司马家的挟持状态,所以只可以称为“魏国”,而不可以称为“魏朝”。而“晋”主要指的是三国灭亡后,由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王朝与后来割据在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王朝(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南北朝”则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统一中国南北方后,自东汉灭亡后,长达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才算正式结束。
除了魏晋南北朝一词外,也有以“六朝”来指称这个时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孙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时间基本上与魏晋南北朝相当,它的特点是这六个朝代都立国于江东地区,而且国都都在建康(或称建业、建邺,即今日之南京)。

经济: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一,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秦汉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时间持续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族制的发展和统治者崇信佛教,导致地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造成土地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战乱,不少城市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方刚刚开发,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突出特点
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