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大院里的孩子》,作者刘笑红

诗歌《大院里的孩子》,作者刘笑红

小时候,大多数的孩子都生长在住著多户人家的大院里。
走出各自的大院,就是长长短短、宽宽窄窄各式各样的胡同(也有的院子是临街的),有的胡同随著地形地势弯弯曲曲,形状各异,千家万户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追来跑去,当年胡同里的一切,在天真、幼小的孩子们眼里著实的新鲜和好玩。
每条胡同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寓意,比如:竹竿巷、九道弯、杨家胡同、药王庙西胡同等等。遍布大街小巷的胡同多的很,要记准它们的名字也非轻而易举。
当你想去某个地方时,你可以从这条胡同进去,可能还需要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胡同后才可以到达;或者你去某个百货公司购物,又会有许多条胡同可以供你同时选择,为了解闷,来去时都可以走不同的胡同,沿途也会有不同的风景等着你,比如:卖纸张、铅笔的文具店、卖油盐酱醋的副食店、还有那卖拔糖、米花糖的私人小店等等。
那时候有的胡同是死胡同。也就是说胡同的另一头没有出口,不熟悉状况的人走进去只好再折回来。在那些大大小小的胡同中曾留下孩子们调皮玩耍的身影、留下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漫漫足迹。
因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里,院子里的人家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彼此间非常了解,比如各个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姓名、职业、籍贯、出身、文化程度等等,人们都了如指掌,甚至还会了解更多的信息。孩子们可以随便地到邻居家串门,也可以约上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到胡同、大街上玩捉迷藏,推铁环、弹玻璃球、跳绳、踢毽子等。
院子里哪家做了好吃的,赶上串门的孩子也会一起分享。那时候,许多的孩子都会觉得别人家的饭比自家的好吃、别人家的菜比自家的香得多。今天我尝了你家的,哪天你也可以尝尝我家的,谁的老家来人了,捎来“ 醉枣、山芋干”什么的,同院的孩子们也有机会解馋的。
有些时候,当忙碌的大人忽然间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出去时间久了,家长一声招呼,孩子一声答应: “ 哎,在这那!” 这才知道孩子正在谁家串门。更有的时候,串门的孩子都串到了其他的胡同里。
因为串门,院子里的孩子不会寂寞和孤单,自家没有的书,会在邻居家得到阅读,四五个孩子挤在一起抢着看小人书、《小朋友》;某一家订了报,报纸会在邻居家轮流翻阅后再转回来;茶余饭后,院子里的大妈们会坐在一起喝着水、唠着嗑,天南地北说得可热闹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大院里甚至包括胡同里的邻里情还是很浓的,当然,不排除个别邻里之间也发生过矛盾和不愉快。
每当回想起充满欢声笑语的大院,回想起大院里发生过的故事,那些曾经在那儿长大、生活过的人们,对于已经渐渐消失的胡同和大院,他们的内心深处充满情感和留恋,因为那是他们人生过程中的一段重要而无法删除的经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