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举报的应对策略

如题所述

1、加强法制化建设,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逐步建立良好的信访举报工作秩序。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按照《人民检察信访工作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等法规进行举报,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提倡、鼓励实名举报。要使群众充分认识到匿名举报的局限和缺陷,认识到实名举报是群众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打消疑虑,从受理、查办、处理和奖励等诸多环节上充分体现出实名举报的优点,提高实名举报的查办时效和力度,及时向举报人反馈通报处理结果,同时对实名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完善信访举报工作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公开于社会、公示于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效果取信于民,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增强群众对信访举报的信心。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举报意识。部分群众由于思想境界、社会责任方面的因素,虽然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领导干部的不廉洁现象和腐败问题心存不满,却存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观念,明知是腐败方面的种种劣迹,也不愿举报。我们应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举报宣传,坚持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以及电视讲话、法制讲座等传统形式的举报宣传,同时不断探索举报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如在报刊上开辟专栏,发挥有线电视网的优势开展专题讲座,通过邮政发放宣传单,开通热线电话,以及利用公益广告、短信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介绍检察机关的性质、职能、受案范围和典型案例,正面宣传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惩治腐败的重要成果,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检察机关、相信检察机关,调动人民群众同腐败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从严打击报复陷害行为,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有些单位领导干部不愿听到批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群众监督,发现群众举报其不廉洁行为的,轻则在工作中故意刁难,重则将其免职或调离,甚至动用社会关系到举报人家里大打出手,致使举报氛围恶化,言路不畅通。部分群众认为自己只是弱势群体,被举报人却是单位的领导或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担心自己的举报会招来打击报复,因此对身边的损害公私利益的职务犯罪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敢署名来举报身边的职务犯罪。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举报人的保密工作,使情况不外泄,避免给举报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从严打击报复陷害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举报人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其能正常工作、生活。并充分彰显这方面的示范效应,提高群众举报的热情和积极性。
4、加大力度,提高举报线索初查效率。收到群众举报后,举报部门会根据线索的性质分流到各办案部门。但办案部门往往由于立案任务、经费、人员等原因,只能将有限的侦查资源投入到成案率较高的线索上,而使那些成案率不高的线索仅停留在存查阶段,不能给举报人回复,挫伤了群众的举报热情。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工作力度,提高办案时效,及时给举报人满意回馈,更加激发群众举报热情,提高实名举报率。
5、坚持检务公开,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在信访接待场所公开信访举报工作流程,公开举报者的权利和义务,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范围等,让举报人明明白白举报;公开检察长接待日,实行检察长接待预约制,将接访检察长的姓名、职务、接访的时间、地点进行公开,让举报人与检察长面对面进行举报,提升检察机关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6、畅通群众实名举报渠道,方便实名举报。一是开通网上举报业务。在门户网站设立电子举报信箱,开辟与广大群众沟通联系的新渠道。二是实施举报“直通车”工程。设立有语音提示的录音举报留言电话,保证24小时可随时接受群众的电话举报。三是开展“举报职务犯罪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与广大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在主要社区增设举报箱,每周开箱一次,对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建档登记,及时处理,有效回复。
总之,提高实名举报率,需系统和综合考虑,采取多种形式,下大力气,深入实际,科学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需切实提高群众反腐败斗争的觉悟和信心,增强反腐败的决心和斗志,激发群众反腐败的热情,激励群众积极依法实名举报,配合检察机关有效打击职务犯罪。检察机关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办案工作效率,立足本职做好反腐败工作,赢得人民的赞誉,从而激励群众实名举报,提高实名举报率,更好地打击职务犯罪,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