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里综合症会传染吗?

如题所述

不会的

格巴二氏症原名为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又叫多发性神经根炎或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病因病理
(1)可能收感染或异体蛋白诱发自身免疫性性疾病,又叫格林-巴利氏综合征。
(2)代谢及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尿毒症、血卟啉病、痛风等。
(3)营养障碍:如脚气病、糙皮病、维生素B12缺乏、慢性酒精中毒等等。
(4)化学药物及物品:如呋喃类、异烟肼、磺胺类等药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四氯化碳、苯、甲醇及某些重金属。
(5)感染性疾病:如麻风、布氏菌病、流感、麻疹、白喉等。
(6)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硬皮病等。
(7)遗传:如遗传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炎,进行性肥大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临床表现
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和脊神经,常累及颅神经,有时也侵犯脊膜、脊髓和脑。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病人在发病前几天至几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胃道感染症状。能常亚急性起病,开始症状轻而局限,3-5天内达到高峰。主要症状是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异常和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瘫痪常自下肢开始很快扩展到上肢和躯干,并可累计颅神经。瘫痪为松弛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呈对称性分布,但皮肤反射很少影响,锥体炎征阴性。严重病例可有四肢瘫痪,肋间肌和膈肌无力,引起呼吸无力甚至呼吸麻痹。颅神经中以面神经最常受累,表现为两侧周围性面肌瘫痪,其次为外展、动眼、舌下、副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等颅神经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以肢体远端较为明显,也易发生于面部。客观检查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或轻度减退,多数病例肢体或全身性肌肉的自发性疼痛,压痛或由牵拉而诱发疼痛。肢体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出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括约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分离现像。多在病程第3周时蛋白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有的患者其它表现都很典型而脑脊液蛋白不增高或有淋巴经胞增多。本病可自行缓解,预后一般良好。少数时展迅速,早期颅神经即受影响,四肢瘫痪,出现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预后不良。

治疗:
激素
在急性进展期,病人免疫功能亢进,又无合并感染或其它禁忌症时,可应用激素,早期静滴,氢化可的松100-500毫克/日或地塞米松5-10毫克/日。以后改口服,地塞松0.75毫克-1.5毫克/次,日3次或强的松5-20毫克/次,日3次。若已出现呼吸肌麻痹而辅助呼吸和免疫功能低下,且已合并呼吸道感染者,以不用为宜。有人采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可提高神经根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对病变改善可能更有益。
血浆替换疗法
有人认为有一定疗效,特别对于年轻患者,早期应用效好。
免疫抑制剂
有认为在疾病进展期,短期静注环磷酰胺可以中止其恶化,日200毫克。
免疫增强剂
对人提出对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给被动免疫增强剂(如丙种球蛋白,肌注),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等,可能有裨益。亦可给干扰素5毫克,肌注,日1次。
非急性期可给B族维生素
加兰他敏5-10毫克,肌注,日1次;地巴唑10毫克,口服,日3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2
不会的,如果初期的感冒应该会传染的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迟发性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病前患者可以有感冒、流涕或腹泻等病史。1~2周后患者出现双手和/或双足的无力,并逐渐向双上肢及双下肢发展,同时可以伴有麻木感,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呼吸肌而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感到咳痰无力、气憋,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病还常累及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说话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发呛;一部分患者有双手、双足的痛觉减退伴有肌肉疼痛。病情在1周内可以继续发展,4周后开始恢复。根据上述的表现,经过医生的检查,患者的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化验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中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而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医生便可以诊断为此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有以下几点:①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②支持疗法。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以及步态训练,并配以针灸、按摩。③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激素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但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

本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N根N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N元。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1、加强吸痰、给氧、翻身、拍背、咳痰。2、肺部被架以免加重呼吸困难,且准备气管切开包及用具。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呼吸加重,排痰不畅,严重缺氧时,立即报告医生,准备行气管切开。术后按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

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放肢体的挛缩畸形。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附:气管切开的护理

术前准备

一、准备气管切开包(供应室借),消毒手套2~3双,0.5%~1%奴夫卡因、0.1%肾上腺素,2%碘酊,75%的酒精。

二、根据病人年龄,气管粗细及颈部情况,选择大小,长短适宜的气管套管。

三、在气管导管的外部套一橡皮气囊,充气后无漏气方可使用,并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后再使用。

四、备好电动吸引器,吸痰盘(消毒吸痰管一罐,无菌开口纱布一罐,无菌生理盐水一罐,无菌钳一把,干净换药碗一个)。

术后护理

一、注意有无气短、皮下或纵隔气肿,套管内及套管外有无出血,如出血不管增多,且新鲜则应报告医生处理。尤应注意防止导管前端磨破气管前壁血管和颈部大血管所致的大渗血和大出血等。

二、严密观察呼吸的深度、次数变化。如有呼吸困难和不畅,应立即检查套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套管有无自气管内脱出或套管尖端顶住了气管前壁,并进行适当处理。

三、防止套管脱出:套管系绳打死结,松紧适宜,随时调整。

四、套管内壁应每日至少早晚清洗煮沸消毒一次,管口上覆盖两层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湿过的纱布,以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气管内,纱布应定期更换。

五、套管下的纱布每日更换两次或根据情况随时更换,更换纱布时可用3%双氧水和75%酒精擦洗创面和周围皮肤,同时应注意检查纱布上分泌物的颜色和创面的清洁程度,以判断感染的情况。

六、加强吸痰:每两小时翻身、拍背、吸痰一次,吸痰动作应轻柔。

七、如痰液过份粘稠和不易吸出,可每次吸痰前向气管内滴入α—糜旦白酶或3%的苏打水,生理盐水5~10滴,以利痰液的稀释和吸除。

八、肺部感染严重时,除加强吸痰,翻身和全身应用抗菌素外,还可向气管内滴入或雾化吸入相应的抗菌素。

九、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用来苏儿拖地2次/日,必要时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日,20~30分钟/次。

十、病情稳定,痰液明显减少时,呼吸、咳嗽功能明显好转时,可先试行部分堵管1~2日,经严密观察无呼吸困难和缺氧等征象时,再完全堵管2~4日,仍无不良反应时即可拔管。拔管后创口用消毒油纱布填塞和纱布覆盖,短期内即可治愈。

本综合症又名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本综合症是一种急性发病,主要损害周围神经(包括颅神经)伴有脑脊液蛋白升高而细胞数正常(又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特征的疾病。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有关病因学研究,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发现有关的病毒多种,诸如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甲、乙型)病毒,以及空肠弯曲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与本综合征之发病有关。
临床上常见发病之前先有低热、咽部痛、腹泻或其他轻度不适,继后数日出现四肢无力,多由下肢起,四肢瘫痪,可伴颅神经受累或先累及颅神经(先面瘫,球麻痹——吞咽困难、呛咳、声嘶),尔后出现四肢瘫痪,更严重者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病情常在2周达高峰。急性程度不一,爆发型(尤以儿童)可数小时内出现呼吸肌麻痹、死亡;相对急性者3~5日出现球麻痹、呼吸肌麻痹;亦可发病后2~3周仍有发展者。脑脊液改变,第一周内可以正常或蛋白稍高,一般在第2、3周内出现蛋白增高(增高程度不一致),而细胞数绝大多数在正常范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15
不会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4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具体情况可以到百度百科看看,网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76015.htm
第4个回答  2007-02-15
不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