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经今文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见三有事)。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秦不设三公。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

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集权制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辅政,以后掌权重臣如张安世、史高、王凤等人,都居大司马大将军之位。于是大司马权越丞相之上。成帝绥和元年(前8),采纳何武的建议,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又把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提高到与丞相相等,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哀帝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名为大司徒,和今文经所说的三公名称完全一致。又将原有的太傅和新增的太师、太保置于三公之上,头衔高而无实权。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如董贤、王莽均居此职而专擅朝政。新莽时,沿袭了西汉三公制。

东汉初仍设三公官。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三公各置秩为千石之长史一人,又各置掾属数十人。以太尉为例,下有分管诸事的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辞曹、贼曹、金曹、仓曹等曹。三公府当时简称为三府。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

汉光武帝刘秀推行更极端的帝王集权,不使权归大臣,名义上仍设名位显贵的三公官,但实权渐归尚书台。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且还要俯首听命外戚、宦官,有的甚至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东汉时,皇帝把罪责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灾,三公常被策免。所以仲长统说三公有名无实,“备员而已”。

东汉末年,董卓为相国,居三公之上。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罢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为丞相。两汉时实行了两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终止。

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但实权则进一步向尚书机构转移。至隋,三公不再开府,僚佐全部撤销,完全变成虚衔或“优崇之位”。宋代以后,往往亦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其虚衔性质不变,并渐次演化成加官、赠官。明、清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8
用made of或者 made from。
made of
英 [me?d ?v] 美 [me?d ?v]
“make certain”的变体
Some bowls were made of pottery and wood.
一些碗是用陶土和木头制成的。
Some of the internal walls of my house are made of plasterboard.
我家房子的一些内墙是石膏板做的。
made from
英 [me?d fr?m] 美 [me?d fr?m]
由…做成;用什麽原料作成的;制造
Nylon is made from air, coal and water.
尼龙是由空气、煤和水加工制成。
German beer has traditionally been made from just four ingredients — hops, malt, yeast andwater.
德国啤酒传统上只用4种原料——啤酒花、麦芽、酵母和水。
扩展资料:
made from 和made of 同样都是“做成”的意思,区别也很简单,具体如下:
1、be made of意为“由……制成”,从物品的外观上就能看出原材料来。
eg:The desk is made of wood.
桌子做成后还是可以看见木材,所以我们用be made of。
2、be made from 表示从物品的外观上看不出原材料 。
如The paper is made from wood. 从纸的外观来看,是看不到原材料木头的。
第2个回答  2019-12-19
不渡春风 我所住的营地酒店位于纳波河(Napo River)畔,小船就成了我们深入雨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在河上“突突”地行驶,胆大一些可以将脚伸出船舷,迎着飞溅起的浪花,清凉无比。两岸的树木在河面上搭起了凉棚,树丛中间或能看到雨林人家的房屋。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河中玩耍,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第3个回答  2019-07-31
纸牌来说指的是J Q K
第4个回答  2020-01-17
爸爸妈妈
在我小时候
就常常带我参加各种聚会
酒难不倒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