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自然灾害的一些新思路

如题所述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过:防灾比救灾更文明更经济。以色列人的“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理念使以色列国能以仅675万的人口而立于世界强国之中。日本经常开展避灾演习——从幼儿园开始到全民性的经常演习,因此,日本人多能临危不乱,危难时刻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灾害伤亡人数较少,落后国家灾害伤亡人数较多。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具备较高的减灾意识,当灾难发生时人们能有序地应对灾难,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减灾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灾前的预测、评估和预防措施,要特别注重灾前的防灾宣传教育活动,城市与工程设计等要考虑灾害风险及对策,预置与修建必要的防灾设施等。

防灾减灾活动的特点及其减灾对策具体如下:

1.社会性

防灾减灾是全社会性的工作,提高干部群众的减灾意识是关键。防灾减灾以政府为主体,以群众为基础。只有政府行动没有群众响应,减灾没有效果;只有群众着急,政府反应迟缓,灾损也减轻不了。

领导的责任是对减灾活动的组织、指挥、决策。领导的作用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这是因为领导具有调用人力财力的权力,其影响力是任何群众无法替代的。与其说群众的自救能力太差,不如平时加强对群众进行减灾培训和演习,加强对防灾避灾的投入。减灾的目的是减轻灾害对群众的损害。当群众没有灾害意识而被动地应对灾害时只会让受灾损失扩大。群众有了减灾意识,平时才能主动了解减灾对策,维护防灾设施,灾害发生时才能有序地积极应对灾害,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保险是集多数人力量救助少数灾民、集平时积蓄救助灾时急需。应加强保险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买保险能解决受灾急需。

2.综合性

减灾防灾涉及所有部门,各部门要主动参与防灾减灾、要互相配合。没有部门利益就没有整体利益,但是,整体利益永远大于部门利益,因此,在防灾减灾中各相关部门应以防灾减灾大局为重,部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必要时应牺牲部门利益。

3.科学性

减灾防灾是高科技活动,应尽快实现科学管理灾害,包括编制灾害风险图、建立减灾预案、提高减灾科学决策能力等。应逐步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才能保证防灾减灾步伐的一致,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效率。灾害管理有序性能提高救灾和避灾的效率。如日本有一座城市上午刚进行避灾演习,下午就真的发生地震,人们按演习过的步骤有序地避灾,几乎没有人员伤亡。相反,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之所以死亡人数众多,就是因为印度洋周边国家没有及时得到地震与海啸的消息。

减灾宣传和演习能大幅度提高人们应对灾害的意识和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如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中一名12岁的英国女孩拯救了海滩上的200多名游客,因为她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减灾防灾培训,知道关于海啸前兆的知识,当观察到海浪大量冒泡时及时预测海啸即将到来,立即通知了海滩上的全部游客逃到岸边的高地上。

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防灾救灾,如“3S”技术、无人飞机、电子狗、机器人等都应尽快推广应用于防灾救灾工作。

4.超前意识

防灾必须有超前意识。针对灾害的偶发性,具有预见性并预先采取相关措施才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与影响;要注意大力宣传有防灾超前意识的人和防灾活动,不断提高易灾区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平时应加强对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生存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过,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大支柱的核心是“学会生存”。生存的基本需要是:空气、水、盐、食物、火、个人卫生、休息。在南方江河众多,学会游泳也很重要。相关知识只有平时留心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全面掌握。

5.经常性

防灾减灾不能搞一次性的运动,减灾工作要常备不懈,包括防灾工程检查、减灾演习等要经常化。灾害往往具有偶发性,防灾工作只有日常化,才能有效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变。

思考题

1.按成因自然灾害可分为哪些类型?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3.介绍家乡的自然灾害类型?

4.为什么减灾防灾要有超前意识?

5.说说你对减轻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建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